矛盾读音
矛盾的意思
词语解释:
矛盾
1. 矛和盾,比喻言行自相抵触。
例
英
2. 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例
引证解释
⒈ 见“矛楯”。
⒉ 特指以文词相辩难。按,同书卷十二有“矛盾”一目,所记皆当时文士以诗句互相指责非难之事。
引南朝梁何逊《西州直示同员》诗:“矛盾交为论,光璧带成珍。”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争解元》:“会郡中有宴, 乐天讽二子(指张祜、徐凝 )矛盾。”
⒊ 犹屏障。 《宋书·萧景传》:“羣蛮悉渡汉水来降。议者以蛮累为边患,可因此除之。
引景曰:‘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且魏人来侵,每为矛盾,若悉诛蛮,则魏军无碍,非长策也。’”
⒋ 违抗。
引明王錂《春芜记·忤奸》:“想着我宠冠臣邻,我屈指朝中半从顺,怪伊行敢相矛盾。”
⒌ 哲学名词。在唯物辩证法中,即对立统一,指事物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⒍ 逻辑名词。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国语词典
矛、盾,武器名,古代两种功用不同的兵器。相传有一人卖矛和盾,夸他的盾最坚固,任何东西都戳不破。后来又夸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一人问他若拿他的矛来刺他的盾会如何,他却回答不出来。典出《韩非子.难势》。后比喻言语行为自相抵触。如:「自相矛盾」。也作「矛楯」。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矛盾 (对立统一关系之逻辑术语)
矛盾 (汉语词语)
矛盾造句
- 这件事老师处理得体,既解决了同学之间的矛盾,又维护了同学之间的团结。
- 这篇作文矛盾百出,显然是编造出来的。
- 经过解释,他们之间的矛盾涣然了。
- 老师解决同学间的矛盾,要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不能只听信片面之词。
- 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 他的个性遇事犹疑不决,说法常前后自相矛盾。
- 老师分别找李响和张宇谈话,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
- 我们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 我只听说这两家闹矛盾,但不知道内情。
- 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并不矛盾。
矛盾相关词语
- 1 矛盾概念
- 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外延互相排斥、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概念。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就是矛盾概念,因为它们的外延互相排斥,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车辆”的外延。
- 2 矛盾律
- 矛盾律(contradiction,law of)是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它通常被表述为A必不非A(A一定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在传统逻辑里 ,矛盾律首先是作为事物规律提出来的,意为任一事物不能同时既具有某属性又不具有某属性。它作为思维规律,则是任一命题不能既真又不真。
- 3 矛槊
- 兵器名。指简单兵器。矛长丈八,曰槊。故名。宋欧阳修《雪》诗:“ 颍虽陋邦文士众,巨笔人人把矛槊。”
- 4 矛头
- 矛头,指矛的尖端。
- 5 矛盾论
-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 6 矛子
- 即梭镖。装有长柄的双刃单尖刀。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说话中,大门进来一个约有五十上下的老汉,拿一根长杆红缨矛子,看那满头大汗的样子,准是有十分紧急的事。”
- 7 矛楯
- 1.亦作"矛盾"。 2.《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矛楯(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相互抵触﹐互不相容。
- 8 矛戟
- 矛戟,古书中也称“棘”。是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
- 9 矛叉
- 月牙铲。 宋 苏轼 《司竹监烧苇园因会猎园下》诗:“巡边将军在近邑,呼来飒飒从矛叉。”
- 10 矛骹
- 矛刃的下口。
- 11 矛弧
- 矛弧是汉语词汇,读音为máo hú,意思是泛指凶器。
- 12 矛矟
- 1.矛和矟。指简单兵器。
- 13 茅盾文学奖
-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 14 逻辑矛盾
- 逻辑矛盾是思维过程中违反矛盾律要求而产生的逻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