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读音
鼎足的意思
词语解释:
鼎足
(1) 鼎的腿,鼎有三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形势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鼎有三足,比喻三方并峙之势。
引《史记·淮阴侯列传》:“参分天下,鼎足而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彊,鼎足之形成矣。”
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他这一败,关系大局,迅速动摇了鼎足的平衡,使蜀汉一蹶不振。”
⒉ 引申为匹敌。
引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王弇州文》:“后之论次明文者,不得不推为一大家。若沧溟孤峭,乃孙樵、刘蜕一流, 南溟副墨大函,文涉应付,未足称鼎足焉。”
⒊ 指三公之位。
引汉张衡《南都赋》:“周召之儔,据鼎足焉,以庀王职。”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
清吴伟业《赠王鉴明五十》诗:“后皆保耆颐,或乃致鼎足。”
⒋ 比喻处于重要的地位。
引《汉书·彭宣传》:“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
《后汉书·刘恺传》:“臣闻三公上则台阶,下象山岳,股肱元首,鼎足居职,协和阴阳,调训五品,考功量才,以序庶僚,遭烈风不迷,遇迅雨不惑,位莫重焉。”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唐则诗人济济, 宋有文士蹌蹌,宜其鼎足文坛,为三代后之三代也。”
⒌ 犹鼎元。
引唐刘得仁《送高湘及第后东归觐叔》诗:“此去几般荣,登科鼎足名。”
国语词典
比喻三方对立的情势。
词语翻译
英语
法语
网络解释
鼎足
鼎足造句
- 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 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已形成。
- 三家电脑公司鼎足而立。
- 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
- 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 虽说群龙不可无首,但与其引起江湖祸乱,倒不如废除这武林盟主,各门派形成鼎足之势,和谐相处,共享武林太平。
- 唐代的花鸟画与山水画同人物画鼎足而立。
- 唐代律学,除了独占优势的南山宗外,还有相州日光寺法砺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怀素的东塔宗,一时鼎足而三。
- 终于,四人呈鼎足之势托着天云,然而丝毫不可挡的强力直接将四人深陷于地,周围地上更是出现了道道裂痕,最后终究化作一块块碎石残碣。
- 当时这位英雄,在那个举国如狂的日子里,与《中国可以说不》等鼎足而居之,成为很多人的精神偶像与民族精魂之所系。
鼎足相关词语
- 1 鼎运
- 鼎运是一个词语,拼音dǐng yùn,指帝王或国家的命运。
- 2 鼎甲
- 释义:1、指豪族大姓。2、科举制度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
- 3 鼎富
- 《新唐书·张濬传》。
- 4 鼎亨
- 1.见"鼎烹"。
- 5 鼎昌
- 鼎昌,是汉语词汇,拼音是dǐng chāng,解释为盛大;昌盛。
- 6 鼎成
- 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亦省作“鼎成 ”。
- 7 鼎铉
- 3.犹台鼎。铉,鼎耳,以代鼎。鼎三足,有三公之象,故以喻宰辅重臣。《晋书·韩伯传》:“ 王湛 门资台铉,地处膏腴,识表邻机,才惟王佐。”《魏书·元禧传》:“太尉位居台铉,在冢宰之上。” 唐 白居易 《赠杜佑太尉制》:“外领藩镇,内参台铉。积勤尽悴,迨过三纪。”《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或居台铉,或处权衡。”
- 8 鼎建
- 鼎建,读音dǐng jià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营建,出自明 沈德符《野获编·列朝二·庙议献谄不用》。
- 9 鼎科
- 鼎科是汉语词汇,拼音dǐng kē,出自《贺同年第三人刘先辈咸辟命》。
- 10 鼎鼎大名
- 鼎鼎大名,亦作“ 鼎鼎有名 ”。形容名声极大。语本 叶圣陶 《某镇纪事》:“走在最后的两个穿布长衫的老头子,是鼎鼎有名的委员呢,报上常有他们的照片。”
- 11 鼎足而立
- 鼎足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dǐng zú ér lì,意思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
- 12 鼎足三分
- 如鼎之三足,各据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想 汉 家天下,鼎足三分。” 元 阿鲁威 《蟾宫曲·山鬼》曲:“更惊起 南阳 卧龙 ,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 西蜀 ,一分 江东 。”《三国演义》第一二○回:“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亦作“ 鼎分三足 ”。《水浒传》第二十回:“今番克敌制胜,谁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参见“ 鼎足而立 ”。
- 13 鼎图
- 鼎图是汉语词语,拼音dǐng tú,意思是国家的重要器物。
- 14 鼎兴
- 鼎兴,读音dǐng xīng,汉语词汇,解释为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