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包读音
毡包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毡包
(1) 毡房;我国北部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
例
英
(2) 毡制的包儿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古代文献中多称穹庐、毡帐(旃帐)。今蒙古族居住区称“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多用条木结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易拆装,便游牧。
⒉ 兽毛编织的或用毛毡缝制的包,外出时用来盛放衣物。
引《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绢衫毡包,极其华整。”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当下叫了两乘轿子,两人坐了,两个长随跟着--一个抱着毡包--一直来到河下。”
《红楼梦》第八七回:“雪雁走去,将一包小毛衣裳抱来,打开毡包,给黛玉自拣。”
国语词典
中亚游牧民族用以居住的帐篷。以木条支撑,上覆兽皮、手织品等,顶部中央有圆形天窗,易于拆装。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毡包
毡包造句
- 雨过天晴,举目四望,但见朵朵白云好像牡丹怒放,拖出早晨灿烂的太阳。经春雨洗刷一新的广阔草原,洁白的毡包,威武的骏马以至年轻的牧马人浑身上下,都被旭日镀上了一层金。敖德斯尔。
- 受挫的呼兰人开始后退,他们凭借着毡包和河流反击。
- 乌尔罕把奶茶奉到嘎尔迪面前,嘎尔迪刚接过奶茶,正好那日松带着珠岚额吉和其木格挑起帐帘进了毡包。
- 这里,绿草如海,畜群如云,毡包如扣,河曲流银,以出产乌珠穆沁马和乌珠穆沁肥尾羊最为有名。
- 周紫晴走在一片破旧的毡包内,四下的打量着,脑中突然想起些什么,扭回头对着夏羽道。
- 拉起牦牛继续前行,一幅耸立的岩石旁几根残破的木柱上缠挂着已经撕裂或风化,形状不一的皮子,从木桩排列形状上看,依稀是个毡包的样子。
- 一路驱车走向草原深处,一群群的牛羊悠闲的在草原上散落,一顶顶毡包静静的散落在草地上,一切都让人觉得那么放松。
- 离开时,牧民留下了六头绵羊,一对成羊,两对小羊;一匹驮物的孕马,一顶毡包;一套简单的生活用具;五十斤杂粮。
- 但它们将不是由三千英里外的华盛顿管理,不是由州议会管理,尤其不是由那些已逃到市郊的提毡包的人们管理。
- 我悄身看了一下四周,发现除了强巴平措以外,所有的人都低着头不说话,整个大毡包内只有这十好几位的老者在窃窃私语看着暖魄。
毡包相关词语
- 1 毡房
- 毡房,柯尔克孜语称“博仔宇”,哈萨克语之为称“克依仔宇”,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游牧民所喜爱,由于是用白色毡子做成,毡房里又布置得十分讲究,人们称之为白色的宫殿。它是游牧民的重要创造.牧区人民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蒙在木架上做成。
- 2 毡庐
- 毡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ān lú ,是指毡帐。
- 3 毡毼
- (2).指用此毛布所制之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文字取则 印度 ,微有增损。服饰毡毼,断发无巾。”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跋禄迦国》:“气序风寒,人衣毡毼。”毼,一本作“ 褐 ”。
- 4 毡墨
- 毡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ān mò,是指毡与墨,亦用以借指拓本。
- 5 毡毯
- 毡毯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ān tǎn,意思是毛毡制成的毯子。
- 6 毡袜裹脚靴
- 毡袜裹脚靴,汉语词语,拼音zhān wà guǒ jiǎo xuē,意思是毡袜、裹脚、靴子,都是穿在脚上的东西,比喻彼此都一样。
- 7 毡褐
- 1.见"毡毼"。
- 8 毡冠
- 毡冠,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毡制礼帽。
- 9 毡褥
- 又名毡唇、鳖裙,指穴前延伸之较低平地。
- 10 毡帐
- 毡帐释义:亦作"毡帐"、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毡制帷幔。
- 11 毡针
- 亦作毡针或比喻隐藏在内的尖刺。语本《晋书.杜锡传》:﹝锡﹞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 12 毡雪
- 西汉苏武出使匈奴﹑匈奴胁迫苏武投降﹐不从﹐幽囚于空窖中﹐绝其饮食。天降雨雪﹐苏武以雪与旃(毡)毛并咽之﹐艰难备尝﹐终不肯屈。事见《汉书.苏武传》。后用为坚贞不屈之典。
- 13 毡子
- 兽毛蹂压而成的厚片状制品,称为毡子,多在我国北方地区使用。
- 14 毡笔
-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琅函奏号银台省,毡笔书名御苑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