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命读音
复命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复命
(1) 执行命令后回报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回归本原,还复本性。
引《老子》:“夫物芸芸,各復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復命。”
河上公注:“言安静者是为復还性命使不死也。”
《庄子·则阳》:“復命摇作,而以天为师,人则从而命之也。”
成玄英疏:“反乎真根,復於本命,虽復摇动,顺物而作,动静无心,合於天地,故师於二仪也。”
⒉ 完成使命后回报情况。
引《仪礼·聘礼》:“介卒復命出,奉柩送之。”
唐杜甫《寄裴施州》诗:“紫衣使者辞復命,再拜故人谢佳政。”
《老残游记》第十二回:“我今儿听见一件惊天动地的案子,其中关係着无限的性命,有天矫离奇的情节,正要与你商议,明天一黑早就要復命的。”
国语词典
将传达命令的结果再回复给发令者。
如:「你这样迟不作答,叫我如何回去复命?」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复命
复命造句
- 断翼峰之巅,为寻亲生父母,意外邂逅二女,坠落崖头,于灵溪复命,从此掀开不平凡的一生。
- 是时候离开尘世了,吾必复命归真!
- 青山难阻洪流涌,惟有血肉铸长堤。三尊座下难复命,苍生得度慰我躯。大力金刚掌
- 却说陆少游几天前便到了衡阳城,陆离三人回洛阳复命,陆少游到衡山大殿递交了名帖,然后便在衡阳城游玩几日。
- 旁白:仆人回去复命后,王后以为白雪公主已经死了。
- 龙龙九回朝复命,在刑部遇上气势逼人之剑圣叶孤城来访。
- 回归帝都复命的英雄们再次聚集,所有人脸色沉如死神,有的人挨靠门框无语失神,有的人坐卧不安,菲里欧一日不死就会觉得惶惶不可终日。
- 所以从上官洪日手中逃出之后,赵森先找到一家私人医院将骨折的手臂包扎好,然后立即起程,马不停蹄地连同孙国华和万忠一起赶回组织复命。
- 大哥功高盖世,连你这个山贼头子都收了,谁不害怕,天色不早了我们赶紧赶回临洮城去复命!
- 当时,长安左右宗室多犯法者,在郅都之后,汉景帝复命宁成为中尉,其执法效仿郅都,致使宗室豪强人皆惴恐。
复命相关词语
- 1 复员
- 军人因服役期满或战争结束而解除军职。
- 2 复印
- 复印,词汇名称,指翻印,对原件复制印刷种类的一种泛称。因最先复印为使用复印机重印,故衍生为复印。
- 3 复仇
- 复仇是指报仇。 出处汉 袁康 《越绝书·叙外传记》。
- 4 复核
- 复核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fù hé,意思是审查核对,指法院判处死刑案件的特定司法程序;再次审核一次。在银行业务中,复核就是校验交易,通常用在对公业务中,由于对公业务金额数量庞大,需要另一个柜员进行复核,如财政非税业务中,一个柜员做了缴款书录入交易后,由另一个柜员做缴款书复核交易,这样保证金额,数据的安全性,复核柜员不能与录入柜员相同。
- 5 复裈
-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世说新语·夙惠》刘义庆)
- 6 复社
- 明末文社。崇祯二年(1629)成立于苏州尹山(今属苏州吴中区郭巷街道),系由云间几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阳社、云簪社、吴门羽朋社、吴门匡社、武林读书社、山左朋大社、中州端社、莱阳邑社、浙东超社、浙西庄社、黄州质社与江南应社等十几个社团联合而成。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他们都是太仓人,又曾同窗共读,“形影相依,声息相接,乐善规过,互推畏友”(张采《祭天如兄文》),时人称为“娄东二张”。
- 7 复合量词
- 表示复合单位的量词,如:架次、人次、秒立方米 、吨公里。
- 8 复迭
- 复迭是一种修辞方式。即把同一个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
- 9 复旦
- 黑夜过去,光明重现。
- 10 复利
- 复利是指一笔资金除本金产生利息外,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以前各计息周期内产生的利息也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
- 11 复返
- 复返,拼音fùfǎn,汉语词汇,意指返回。
- 12 复子明辟
- 复子明辟是汉语词汇,拼音fù zǐ míng bì,出自《尚书·洛诰》。
- 13 复道
- 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复,通“复”。《墨子·号令》:“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复道。”《史记·留侯世家》:“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相与坐沙中语。”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复,音复。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刘白羽 《敦煌秋日》:“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奔赴莫高窟,攀缘于回廊复道之中,留连于岩窟洞天之内。”
- 14 复议
- 复议是司法机关根据有关机关和当事人提出的申请或要求,对已作出的决定重新予以考虑,或重新审查处理。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司法机关对控告的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并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申请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