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读音
直言的意思
词语解释:
直言
(1) 诚挚地和直率地说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正直、耿直的话。
引《国语·晋语三》:“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荀子·解蔽》:“故人君者,周则谗言至矣,直言反矣;小人邇而君子远矣。”
唐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公心有勇气,公口有直言。”
曹禺等《胆剑篇》第三幕:“他还是对的,他的忠谏还是有道理的。我应该听取他的话,我应该耐心听取百姓的直言。”
⒉ 直率地说;说实话。
引《左传·成公十五年》:“初, 伯宗每朝,其妻必戒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於难。’”
《史记·张丞相列传》:“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后退而具朝服立於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备后宫,安敢不贺?’”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今属吏见长官,多囁嚅逡巡,拘守仪节,公独於皇华公讌之座,侃侃直言,靡所避忌。”
茅盾《色盲》一:“这是个无可奈何的点头,正好象是有良心的医生不得不直言病人已经无望时候的那个点头。”
⒊ 直言敢谏。 汉晋察举科目名。
引《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詔公卿举敦朴直言。”
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夏五月壬辰,晦,日有蚀之。詔公卿举直言。”
清陈鳣《对策》卷五:“晋武帝詔诸贤良方正直言,会东堂策问。”
国语词典
直陈其事而不加隐瞒。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直言
直言 (词语释义)
直言造句
- 他能直言不讳,说明没把我当外人,因此我感到欣慰。
- 你可以直言不讳地指责我,没什么。
- 这里没有外人,有话你就直言不讳地说吧。
- 像海瑞那样的直言骨鲠之士,在中国封建社会也是不乏其人的。
-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我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 表哥平时说话直言不讳,从不拐弯抹角。
- 他性格耿直,说话历来都是直言不讳,不讲究方式方法,您别见怪。
- 我爱直言奉送,不爱挂一漏万。
- 在中国商品质量万里行活动中,许多记者发表了直言正论。
- 妈妈说:“我不想旁敲侧击地说你,我只想直言不讳地叫你要认真啊!”。
直言相关词语
- 1 直属
- 释义:直接归辖管属
- 2 直面
- 直面。拼音zhi mian。 面对面,不逃避,去面对。一般用于修饰面对事情的态度。
- 3 直抒胸臆
- 直抒胸臆,拼音:zhí shū xiōng yì,是一个成语, 胸臆:胸腔,内心,引申为心意。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出自明·胡震亨《唐音癸签》第十回:“杜公七律,正以其负力之大,寄悰之深,能直抒胸臆,广酬事物之变而无碍。”
- 4 直觀
- 直观,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而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中国按其不同涵义分别译为直观和直觉。“直观”一词在哲学史上有不同的涵义。在康德哲学中,直观有两种特殊的涵义。在辩证唯物主义著作中,“直观”一词的涵义通常与感性认识同义,指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生动的反映。但在有些场合,“直观”一词也用来指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缺陷。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不了解认识的能动性,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理解为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称这种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为直观的反映论。
- 5 直白
- 直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zhí bái,形容干脆爽快,直截了当。
- 6 直得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林初文诗》:“ 丘 见之,愠曰:‘ 林 诗二十八字,正得二十八圈。吾诗百篇,最少岂不直得二十八圈乎?’人传以为笑。”
- 7 直勾勾
- 释义:形容目光紧盯着(看)
- 8 直捷
- 英译:Direct
- 9 直截
- 直截,也作“直捷”。指直接;简单明确。见《朱子语类》卷四:“恐孟子见得人性同处,自是分晓直截,却于这些子未甚察。”
- 10 直爽
- 直爽,意思是指言行坦率、爽朗。
- 11 直立
- 直立指直竖;竖立。比喻像哨兵似的松树。
- 12 直谅多闻
- 直谅多闻,成语,意思是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出自《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
- 13 直接了当
- 形容做事、说话不绕弯子。[近]开门见山。[反]拐弯抹角。
- 14 直前
- "直前”是一个军事上十分常见的用语,体现出前后各个行动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