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读音
石经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
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
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
引证解释
⒈ 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 汉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 汉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 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 蔡邕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2) 三国魏齐王 ( 曹芳 ) 正始 (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 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 后蜀孟昶命毋昭裔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 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因用篆、隶二体,又称“二字石经”。(6) 宋高宗时御书刻石的“南宋石经”,亦称“宋高宗御书石经”。(7) 清乾隆年间刻石的“清石经”。参阅清顾炎武《石经考》、 清万斯同《石经考》、近人张国淦《历代石经考》。
⒉ 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现存石碑刻经规模最大的是北京房山云居寺附近的石经。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七世纪初)刻起,到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公元十七世纪初)为止,大部分重要佛经都已刻成。
引唐皮日休《开元寺避暑怀鲁望》诗:“石经森欲动,珠像儼将恰。”
国语词典
石刻的经书。始于汉平帝元始元年(西元1),此后历代都有石经,如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等。今可考见其文字者,以熹平石经为最早。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石经
石经造句
- 这些会治病的“黑石头”近日出现在西安市友谊东路的一家“砭石经络养生馆”里,许多市民前来体验它的“神秘”。
-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山东的蒙脱石经过一定的精制技术处理,很有可能达到与进口抗腹泻药思密达相同的质量。
- 漫步古道,但见古道边林木森森,路面的鹅卵石和条石经过几百年的车来人往,已被磨得光滑发亮,道边石坎上的斑斑青苔,无声地诉说着逝去的岁月。
- 接触溶石经注入辛酸甘油单酯等药物溶石。
- 你放心,龙泉就石经寺这么一座寺庙,我想她应该在那里,我派人去找她。
- 据了解,云居寺历来以其珍藏的石经、纸经和木经“三经”而著称,至今房山石经山和云居寺依然保藏有近方佛教石经。
- 第二部分具体探讨藏族石刻文化的三大类型即岩画、石碑、石经。
- 传说房山石经山雷音洞内有穴藏石函,函中有隋代安放的三粒佛舍利,李太后也请人将舍利迎入宫中供养了一段时间,然后再安置于原处。
- 刘学今日来,主要看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这块石头上的字,据说是汉代蔡邕书写,骨气洞达,爽爽有力。
- 本文以魏石经古文为研究对象,从纯文字学角度对其进行综合研究。
石经相关词语
- 1 石君宝
- 石君宝,(1191—1276年),元代戏曲作家。姓石,名德玉,字君宝,女真族。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逝世,享年85岁。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以写家庭、爱情剧见长。著有杂剧10种,现仅存3种:《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另7种皆佚。《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罗浮梅雪”。
- 2 石刀
- (2)在国内有些地方称呼菜刀为石刀,由来已久,有可能是元朝时对铁器管制严重,这些地方重新打磨石刀用来切菜,而形成的独特称呼。
- 3 石洞
- 园林中的石洞多人工造成,有洞穴式和隧道式两类。洞穴式进深较短,隧道式较长。其洞门两侧以横叠为多,竖砌较少。洞门上部结构,最简单的是用横石条搁置,仍属梁式结构;有的采用数块条石叠涩的方法,也有的做成券式洞门。
- 4 石地
- 多石的荒地。《晋书·索靖传》:“ 靖 行见 姑臧 城南石地,曰:‘此后当起宫殿。’”
- 5 石雕
-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6 石承
- 石承,读音为shí chéng,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承柱的石础。
- 7 石城汤池
- 比喻防守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
- 8 石钵
- 石钵,读音为shí bō ,汉语词语,释义为僧人用的食器。
- 9 石舫
- 石舫,取自海清河晏之意,北京颐和园石舫,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在园林中建石舫不仅是为证明水是活的、可坐舟,为的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
- 10 石筏
- 《石筏》是葡萄牙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何塞·萨拉马戈(JoséSaramago),在他1986年创作的小说。
- 11 石矼
- 1.亦作"石矼"。 2.石桥。一说为置于水中供人渡涉的踏脚石。
- 12 石杠
- 石杠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í gàng,意思是供人渡涉的踏脚石。
- 13 石镜
- 石镜有多重意思,一种是冰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坤舆·冰》:“ 黎民表 诗:‘含风石镜融。’按:石镜,谓冰也。”
- 14 石迳
- 亦作“石逕”。山间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