俛伏读音
俛伏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弯下身子。 2.趴在地上。
引证解释
⒈ 弯下身子。
引南朝梁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中坐瞰蜿虹,俛伏视流星。”
⒉ 趴在地上。
引《隋书·音乐志中》:“皇帝出閤,奏《皇夏乐》辞:夏正肇旦, 周物充庭。具僚在位,俛伏无声。”
《明史·郭绪传》:“诸酋闻,咸俛伏呼万岁,请归侵地。”
《红楼梦》第六三回:“贾珍父子忙按礼换了凶服,在棺前俛伏。”
谭作民《噩梦》诗:“百灵万鬼俛伏争罗拜,忽然山崩海裂启天閽。”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俛伏
俛伏相关词语
- 1 俛偻
- 俛偻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miǎn lǚ,是指低头曲背。
- 2 俛视
- 俛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iǎn shì ,是指向下看。轻视;藐视。
- 3 俛首帖耳
- 【解释】: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 4 俛首系颈
- 俛:同“俯”,低下。低下头,用绳子拴着脖子。形容卑躬屈膝低头认罪。
- 5 俛拾
- 比喻极易获得。
- 6 俯伏
- 1.俯首伏地,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
- 7 扶伏
- 扶伏是一个汉语词汇,牵扶。 出自于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
- 8 甘伏
- 甘伏是汉语词汇,读音gānfú,指甘心承受。
- 9 槁伏
- 槁伏,读作gǎo fú ,汉语词语,是指穷居,隐居。
- 10 庚伏
- 【引证解释】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 庚伏 ”。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候极南讹,日临庚伏。” 宋 朱熹 《次韵秀野署中》:“病随庚伏尽,尊向晚凉开。”《宋史·职官志四》:“秘书监岁於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遇庚伏则前期遣中使谕旨,听以早归。”参阅《初学记》卷四。
- 11 拱伏
- 拱伏,是汉语词汇,出自《西游记》,解释为敬服。
- 12 拱伏无违
- 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
- 13 俛附
- 俛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iǎn fù ,是指屈从依附。
- 14 俛诎
- 俛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iǎn qū,是指委屈;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