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断读音
拗断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抝断”。折断。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抝断”。折断。
引明陈与郊《义犬》第一出:“浪道是名千载,不知这酒一盃。翰林院拗断南狐笔,傀儡塲搬演何朝戯,哄的人盖棺犹自波波地。”
锡剧《红色的种子》第六场:“一根筷子容易变,一把筷子拗断难。”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拗断
拗断造句
- 一块二两重的肉块下肚,墨冲立刻觉得身上突然又有了力气,当即从地上拾起一根干树枝拗断成两截当作筷子,飞快地夹起锅里的肉往嘴巴里送。
- 左手果断的伸向一个岩忍的脖子,然后猛然发力将其拗断,同时右手也没闲着,从忍具袋中抽出了一柄三叉戟苦无掷向不远处的另外一个岩忍。
- 非借不可的话,可能是老同学、老邻居,那么你就要有“捐”的心理准备,要有“朋友拗断”的打算。
- 你以为我不敢杀他么?好,我先拗断他的胳膊,你再不过来,我便斩断了他的双腿!
- 谁再敢杀俘,我必将拗断此人的脖梗!
- 在众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之下,黄毛的脖子竟然凌风拗断了!微微沉默了一会儿之后。
- 可怜的赤红色保时捷机甲弯成一个扭曲至极的姿势,光脑服务器立刻计算出那恐怖的动能传递已经将保时捷机甲身躯中整根仿生脊柱拗断成好几十截。
- 犊子,那小子看似老实,其实心黑的要死,俺上次拿了他们学堂一点东西,差点给他拗断脖子,狗崽子,厉害得紧。
- 以前自己可是连拗断竹子的力气都没有,现在却能徒手碎石,心里自然高兴得乐开花了。
- 带马归槽!一招学自连续剧中的招术被用了出来,前方挥刀人的右手肘关节很遗憾的被拗断了。
拗断相关词语
- 1 拗开
- 又如:拗项(扭拗颈项。比喻士大夫期望高官厚禄)。
- 2 拗句
- 拗句就是指格律诗句的格律没有按照常规平仄规律。拗句有小拗和大拗之分,出现拗句就要“救”,救有三种,本句自救、对句补救和一拗双救。
- 3 拗律
- 整首诗各联都存在拗句或联与联之间失粘的,称为“拗律”。
- 4 拗峭
- 拗峭,读音ào qiào,汉语词语,出自明·杨慎 《升庵诗话·杜牧之》,指不同于常调而峭劲有力。
- 5 拗救
- ao(四声) jiu一般来说,格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大家都知道格律诗创作中出现后就要进行拗救。那么什么是拗救?格律诗中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为"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 6 拗执
- 明 吾邱瑞 《运甓记·弃官就辟》:“我辞亲薄禄到冈城,只为郡侯拗执把归鞭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媪以女性拗执,但得允从,即甚懽喜,遂诺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文忌平衍,而公天性拗执,故琢句选词,迥不犹人。”
- 7 拗句格
- 拗句格 ,读音ào jù gé ,指格律诗中间两联中有不依常格的诗。
- 8 拗体
- 律诗、绝句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粘”,不依常格而加以变换者为“拗体”。具体地说,在一个诗句中,如果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该用仄声字的地方用了平声字,则该字就叫“拗字”。有“拗字”的句子就叫“拗句”。全诗用拗句、或大部分用拗句,就叫做拗体。“拗体”是排合关系不合律的律体诗篇。
- 9 拗折
- (2)弯曲。 清 王夫之 《姜斋诗话》附录三一:“ 王子敬 作一笔草书,世称‘墨妙’。然一帖之中,语虽连贯,而字形向背各殊,必於一笔,未免有拗折牵连之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然后唤肩舆,入 南山 十馀里。山径拗折绝险,不复可乘。” 何垠 注:“拗折,谓山径盘曲也。” 李国楠 《鹁鸪》:“世界上竟有这种房屋,用池塘的芦苇梢头拗折成小窝,这种窝儿随着水波起伏而浮动。”
- 10 拗格
- 拗格,读音为niù gé ㄋㄧㄨˋ ㄍㄜˊ,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生硬不顺口。
- 11 拗别
- 拗别,拼音niù bié,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 12 拗木枕
- 犹强项。比喻性格倔强而不肯低头。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又曰:‘不为此拗木枕错失,不合更在坐矣。’……拗木枕者,俗谈强项也。”
- 13 拗口
- 拗口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说起来别扭,不顺口。
- 14 拗不过
- 多用于对执拗的人,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