疰夏读音
疰夏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中医学名词。通常指夏季身倦、体热、食少等症状。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疰夏 科普中国
疰夏造句
- 香蕉的果肉含钾量颇高,故而能很好补充夏季大量出汗丢失的钾元素,对于中暑和疰夏的系列症状都有所改善,此外也是能调节情绪,带给人快乐感的食物。
- 上海人有“疰夏”的说法,说的是人到夏日,胃口不好。
- 有的人一到夏天,就出现食欲不振、厌食等症状,俗称“疰夏”病症;有的人过食生冷,损伤脾胃,不思饮食,导致身体消瘦。
- 奶牛类似“疰夏”的症状称为“热应激综合征”,专家们曾构想了多种解决方法。
- 经一位老中医诊断,说孙阿姨的病按中医理论讲是“疰夏”。
- 其实,夏天人体的消耗量十分大,很多人会觉得夏天无精打采、胃口不好,继而疰夏;夏天各类细菌病毒也最为活跃。
- 我们江南地带芒种入梅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易致疰夏、中暑等病。
- 一到夏天,很多人胃口就会变差,食量锐减,吃饭不香吃菜无味,上海人把这夏日食欲递减现象称之为疰夏。
- 越谦看我越来越憔悴的样子,十分着急,我只好骗他说,我一直有疰夏的毛病。
- 但记者昨天从本市曙光、瑞金等多家医院获悉,现在来看“疰夏”的患者比以往明显减少,而来看因借“疰夏”减肥产生的各类“后遗症”的患者却越来越多。
疰夏相关词语
- 1 疰忤
- 中医病名。犹中恶。
- 2 蛀夏
- 蛀夏,读音:zhù xià,汉语词语,指人至夏季,精神倦怠,胃纳不佳。
- 3 族夏
- 周 代乐章名。为钟鼓乐九夏之一。《周礼·春官·钟师》:“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 郑玄 注:“先击钟,次击鼓,以奏九夏。夏,大也。乐之大歌有九
- 4 一夏
- 女,姓名:橘一夏,是一名动漫人物,出自于由后藤圭二监督的动漫《诗片》。
- 5 三冬二夏
- 三冬二夏,读音sān dōng èr xià,汉语成语,意思是三两年。出自《后汉书·段颎传》。
- 6 三夏
- “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三夏”是一年中第一个大忙,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此时,上年秋季播下的麦子油菜成熟,需要抢时间收割,颗粒归仓;一年中种植面积最多、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需要不误农时栽种;种下的水稻需要一种就管,追施返青肥、发棵肥,确保长成丰产架子。旧时以阴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此夏季的三个月,亦合称为「三夏」。另外还有三个夏天、即“三年”的意思。
- 7 三伏盛夏
- 笑源《姥姥的剪纸》sān fú shèng xià三伏盛夏:指夏天最热的时候。成语,词语。盛夏三伏三伏盛暑、炎炎盛夏、酷暑盛夏数九隆冬、数九寒冬、数九寒天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笑源《姥姥的剪纸》,已编入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科书。
- 8 两夏
- 《两夏》是芥末song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晋江文学网。
- 9 严霜夏零
- 《隋书·梁毗传》:“忤意者严霜夏零,阿旨者膏雨冬澍,荣枯由其脣吻,废兴候其指麾。”
- 10 中夏
- 《文选·班固》:“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 吕向 注:“中夏,中国。”
- 11 五夏
- 1.古代郊庙乐曲《昭夏》《皇夏》《诚夏》《需夏》《肆夏》的合称。
- 12 五冬六夏
- 五冬六夏是一个词语,拼音wǔ dōng liù xià,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 13 朱夏
-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
- 14 诸夏
- 3.汉族前身之一,同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