晡时读音
晡时的意思
词语解释:
晡时是十二时之一,即申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即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晡时相关词语
- 1 餔时
- 午后三时至五时,傍晩。
- 2 才时
- 才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ái sh,是指刚刚,刚才。
- 3 蝉时雨
- 指蝉的叫声象阵雨一样,忽快忽慢。
- 4 常时
- 常时,cháng shí ,固定的时间,时常,常常。
- 5 猖獗一时
- 猖獗一时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hāng jué yī shí,形容坏人或反动势力一时间显得特别凶猛放肆。
- 6 昌时
- 昌时是汉语词汇,读音为chāng shí ,意思是太平盛世。
- 7 辰时
- 辰时指的是七时至九时,别称食时。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 8 趁时趁节
-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二:“在饮食上,要趁时趁节,跟人一样。”
- 9 趁时
- 意思:1、及时,2、乘便。
- 10 持时
- 报时。
- 11 丑时
-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上午 1时正至上午 3时正)。如《诗经。汝日鸡鸣》:“汝日鸡鸣,士日眛旦。”古时鸡鸣而起,眛旦(天将明未明之时)而朝。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 12 初时
- 出自(明)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第一卷。
- 13 晡旃尼
- 意为抹布。
- 14 晡鼓
- 晡时击鼓。指晡时。《陈书·儒林传·沉洙》:“《汉书·律历》, 何承天 、 祖冲之 、 暅之 父子《漏经》,并自关鼓至下鼓、自晡鼓至关鼓,皆十三刻,冬夏四时不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