枌社读音
枌社的意思
词语解释:
枌榆社的省称。指汉高祖的故里。
指新丰枌榆社。
泛指家乡﹑故里。
指新丰枌榆社。
泛指家乡﹑故里。
引证解释
⒈ 枌榆社的省称。指汉高祖的故里。
引《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袁淑“从驾”>》“枌邑道严玄” 唐张铣注:“汉丰邑有枌社。”
⒉ 指新丰枌榆社。参见“枌榆”。
引清董俞《落花篇》诗:“渭城倡妇承歌扇, 枌社游人拂马蹄。”
⒊ 泛指家乡、故里。
引宋陆游《绍熙辛亥九月四日雨后白龙挂西北方复雨三日》诗:“皇天生民岂不爱,龙亦何心败吾稼?父老相看出无策,揽涕顿顙号枌社。”
元刘壎《隐居通义·文章四》:“枌社数交朋,萍踪几聚散。”
清黄宗羲《念祖堂记》:“若以为先生念其故居而已, 枌社春秋,何所阻隔?”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枌社
枌社相关词语
- 1 枌槚
- 1.二木名。多种在墓地。
- 2 枌梓
- 二木名。泛指桂木。指故里。
- 3 枌栱
- 枌栱,读音fén gǒng,是一个汉语词语,指阁楼的栋与斗栱。
- 4 枌橑
- 枌橑,读音fén lǎo,汉语词语,指阁楼的栋与椽。
- 5 枌邑
- 枌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én yì,是指汉高祖故里。
- 6 枌巷
- 枌巷,读音fénxiàng,汉语词语,指故乡的里巷。
- 7 枌檟
- 1.二木名。多种在墓地。
- 8 封建社会
-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组织。
- 9 封建社会主义
- 封建社会主义是意识形态学说之一。代表没落封建贵族利益的反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30—40年代流行于法、英等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给这股反动思潮冠以“封建社会主义”的名称,并对它的反动实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19世纪30年代,法国和英国的封建贵族再度被击败,以致无力再进行大规模的争夺统治权的斗争,于是改变手法,以“同情工人”的面目出现,打出“社会主义”的招牌。封建社会主义者,尽管给自己的理论涂上“社会主义”的油彩,却怎么也掩盖不住他们站在封建贵族立场维护其利益的实质。他们抨击、诅咒资本主义造成贫富对立和道德败坏,却极力证明封建剥削比资本主义剥削好,工人状况的恶化是因为封建王朝被推翻。他们进而把中世纪描写成“贵”、“贱”和谐一致的“黄金时代”,断言封建专制政权会“拯救世界”,会把社会导向“社会主义”。他们控告资产阶级的主要罪状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了一个将整个旧制度炸毁的革命无产阶级。这就充分暴露了他们仇视无产阶级、反对社会主义的真面目。
- 10 附社
- 附社是汉语词汇,拼音是fù shè,解释是祭祀社神。
- 11 父系氏族公社
- 父系氏族公社又称“父权制氏族公社”。原始公社制度的一个阶段。
- 12 复社
- 明末文社。崇祯二年(1629)成立于苏州尹山(今属苏州吴中区郭巷街道),系由云间几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阳社、云簪社、吴门羽朋社、吴门匡社、武林读书社、山左朋大社、中州端社、莱阳邑社、浙东超社、浙西庄社、黄州质社与江南应社等十几个社团联合而成。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他们都是太仓人,又曾同窗共读,“形影相依,声息相接,乐善规过,互推畏友”(张采《祭天如兄文》),时人称为“娄东二张”。
- 13 枌榆松楸
- 枌榆松楸,读音为fén yú sōng qiū,释义为谓怀念故乡,悼念亲人,出自《序》。
- 14 枌榆
- 枌榆社在江苏丰县,即汉高祖家乡乡社名根据《史记》、《汉书》注释引用魏晋时代张晏与晋灼所言,枌榆社在县治东北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