礧砢读音
礧砢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礌砢"。 2.树木多节。亦喻人才卓越。 3.众多委积貌。 4.形容心地光明,举止洒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礌砢”。
⒉ 树木多节。亦喻人才卓越。
引《晋书·庾敳传》:“目嶠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二九:“﹝洋县开明寺﹞中植古柏八株,根节礧砢。”
⒊ 众多委积貌。
引唐陆龟蒙《太湖石》诗:“他山岂无石,厥状皆可荐。端然遇良工,坐使天质变。或裁基栋宇,礧砢成广殿。或剖出温瑜,精光具华瑱。”
宋范成大《嘲峡石》诗:“礧砢包蠃蚌,淋漓錮铅锡。”
清魏源《太室南溪逍遥谷诗》序:“怪石礧砢万状,与水争奇,排奡之极,渐入澄泓。”
⒋ 形容心地光明,举止洒脱。
引明张居正《贺少司寇少崖傅公三品奏最序》:“楚之有江、汉、衡、巫,山磅礴而水渀湃,故其人多任率简谅,有礧砢倜儻之概,然其蔽也。”
明张居正《宝剑篇》:“丈夫礧砢贵如此,何能齷齪混泥滓!”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礧砢
礧砢相关词语
- 1 礧击
- 撞击;冲击。 宋 苏轼 《飓风赋》:“少焉排户破牗,殒瓦擗屋,礧击巨石,揉拔乔木。”
- 2 礧碕
- 礧碕,读音为léi qí ㄌㄟˊ ㄑㄧˊ ,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累积盘曲的样子。
- 3 礧落
- 2.错落分明貌。引申为光明正大﹑直率开朗的样子。
- 4 礧磈
- 礧磈,是汉语词汇,读音是léi kuǐ,意思是石块。
- 5 礧硠
- 亦作“礌硠”。大声。 宋 蔡襄 《送柯秘书三子归泉应诏》诗:“久之潜思叩幽眇,角牙腾触声礌硠。”
- 6 礧礧
- 1.石众多堆积貌。
- 7 礧石
- 亦作“礌石”。古代作战时从高处下投以打击敌人的石头。《汉书·匈奴传》:“ 匈奴 乘隅下礧石。”《左传·襄公十年》“矢石” 晋 杜预 注:“兵法守城用礧石,以击攻者。”《北史·李崇传》:“ 鷲硖 之口,积大木,聚礌石,临崖下之,以拒官军。”《明史·韩雍传》:“﹝ 侯大狗 等﹞立栅南山,多置滚木、礧石、镖鎗、药弩拒官军。”
- 8 礧硌
- “礧碨瓌玮” 李善 注引 晋 郭璞 《山海经注》:“礧硌,大石也。”
- 9 礧碨
- 礧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éi wèi ,是指大石貌;高低不平貌。
- 10 礧具
- 礧具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éi jù ,是指古长剑名。木柄上有蓓蕾形玉饰等,故称。
- 11 磈礧
- 群石高低不平。比喻心中积郁难平。
- 12 磈砢
- 磈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wěi luǒ ,是指高大貌。
- 13 砢碜
- 砢碜(kē chen),亦作“磕碜”、“碦碜”,东北方言,意思是丢人、没有面子,还可以形容长得难看。用作动词时意为羞辱、侮辱。
- 14 砢硪
- 砢硪是汉语词汇,拼音是luǒ wò,解释为高峻貌,亦指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