撜溺读音
撜溺的意思
词语解释:
救助溺水者。
引证解释
⒈ 救助溺水者。
引《淮南子·齐俗训》:“子路撜溺而受牛谢。”
高诱注:“撜,举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撜溺相关词语
- 1 沈溺
- 沈溺,亦作“沉溺”。 意指沉没在水中,或陷入某种困境或苦难中亦作“沉溺”。 沉没在水中。《韩非子·说疑》:“此十二子者……或饥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孙权 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畧无孑遗。”《水浒传》第一百回:“比及水势四散退去,城内军民沉溺的,压杀的,已是无数。”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他们擎起两臂,摇动着,招引着,有如沉溺在波浪中的人。”
- 2 没溺
- 没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ò nì,是指沉没、沉迷。
- 3 泄溺
- 泄溺是汉语词汇,读音xiènì,意思是撒尿。
- 4 流溺忘反
- 流溺忘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iú nì wàng fǎn,意思是犹言流连忘反。
- 5 淖溺
- 柔和貌。淖,通“ 绰 ”。《文选·李康》“受浊以济物,不伤於清” 李善 注引《管子》:“夫水淖溺以清,好洒人之恶,仁也。”今本《管子·水地》作“淖弱”。《淮南子·原道训》:“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於天下者,以其淖溺润滑也。”
- 6 溺爱
- 溺爱,照顾者和儿童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征。溺爱即不公正的物质感情给予满足与保护。此时照顾者庇护孩子,同时也妨碍孩子试图作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同:过分爱护。
- 7 溺器
- 解决小便用的容器,夜壶,尿壶。
- 8 溺溲
- 元 顾瑛 《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诗:“肉血溃臭腐,不朽惟髑髅。弃之道路傍,行者得溺溲。”
- 9 溺心灭质
- 溺心灭质,读音为nì xīn miè zhì,汉语词语,意思是淹没天然的心性,掩盖纯朴的本质。出自《庄子·缮性》。
- 10 溺死
- 溺死(drowning):俗称淹死。指因大量液体进入呼吸道,影响气体交换而引起的死亡。溺死,指水淹致死者。《金匮要略·杂疗方》曾有溺死救治之载述。《诸病源候论·中恶病诸候》:“人为水所没溺,水从孔窍入,灌注府脏,其气壅闭,故死。若早拯救得出,即泄沥其水,令气血得通,便得活。”王肯堂在《金匮要略》治溺死的基础上有所补阐。他说:“溺水,捞起以尸伏牛背上,无牛以凳,控去其水,冬月以棉被围之,却用皂角以生姜自然汁灌之,上下以炒姜擦之,得苏可治。”(《证治准绳·杂病》)《寿世保元·五绝》:“救溺水死者,先以刀斡开溺者口,横放箸一只,令其牙衔之,使可出水。又令一健夫,屈溺人两足,着肩上,以背相贴,倒驼之而行,令其出水。”
- 11 溺尿
- 解小便。
- 12 溺女
- 溺女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nì/niào nǚ/rǔ,意思是.将刚生下的女婴投入水中淹死。
- 13 失溺
- 失溺,症名。小便失禁之症。出《素问·本病论》。详小便不禁条。 清醒时小便自出不觉,或小便频数难以自制。以虚寒者居多,小便自遗而色清。因热者,小便频数不能自制,尿色黄赤。肺虚者,宜补中益气汤。肾与膀胱虚冷者,宜菟丝子散、固脬丸、家韭子丸等方。心气不足者,恐惧则遗,宜用归脾丸。膀胱火邪妄动者,治宜清利,用鸡肠散、白薇散、神芎导水丸及四苓散合三黄汤等方。又有肝郁热结者,胁腹作胀,尿意急迫,甚则不禁,宜用消遥丸加减。热病昏迷、中风、癫痫等亦可见小便失禁。
- 14 出溺
- 释义:溺水的人脱险,比喻脱离危难境地。 唐 于邵 《剑门山记》:“危邦载合,天府载宁,州闾以出溺相存,父子以厥初相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