袿袍读音
袿袍的意思
词语解释:
汉代妇女的上等袍服。
引证解释
汉代妇女的上等袍服。
《礼记·杂记上》“内子以鞠衣、襃衣、素沙” 汉郑玄注:“六服皆袍制,不襌。以素纱里之,如今袿袍襈重繒矣。” 孔颖达疏:“袍制,谓连衣裳,有表有里,似袍,故云皆袍制不襌, 汉时有袿袍。”参见“ 袿衣 ”。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袿袍
袿袍相关词语
- 1 袿衣
- 袿衣,一种长襦,类似于诸于,以缯为缘饰。是汉衣冠中古老的服制,可追溯到殷商时期,是模仿玄鸟燕尾所制。
- 2 袿熏
- 袿衣的熏香。 唐 孟郊 韩愈 《城南联句》:“袿熏霏霏在,綦迹微微呈。” 钱仲联 集释引 方崧卿 曰:“袿,音圭,妇人上服也。古乐府所谓‘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是也。”
- 3 豸袍
- 豸袍,汉语词语,拼音是zhì páo,释义是古代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袍服。
- 4 越式旗袍
- 长袄。
- 5 连袿
- 1.犹连袂。
- 6 道袍
- 以上服装,均取肥大宽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断尘凡之意。又取直领,以示潇散。道教道袍承传有序从未断代为道袍之正宗。
- 7 遗袿
- 遗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guī ,是指死者遗下的褂子。
- 8 长袍
- 长袍是清代民间较普遍穿用的一种服饰,还是满族人民的传统服饰。长袍有单袍、夹袍和棉袍之分,单袍又俗称“大褂”。
- 9 长袍儿
- 男子穿的中式长衣。
- 10 青袍
- (3).学子所穿之服。亦借指学子。唐 许浑《酬殷尧藩》:“莫怪青袍选,长安隐旧春。”清 唐孙华《浙闱撤棘后闻以铨曹公事连染左官》诗之二:“较比翟公添气色,青袍日日到门来。”
- 11 青袍白马
- 南朝梁时北方的降将侯景起兵叛乱。他骑着白马,士兵都穿青衣。事前曾有童谣说:“青丝白马寿阳来。
- 12 青袍乌帢
- 借指儒生。
- 13 袿裳
- 袿裳,读音guī cháng ,即袿衣。妇人华服曰绣衣袿裳。
- 14 袿徽
- 古代妇女袿衣上所佩的香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