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声读音
谐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六书之一。即形声。意符
即形符
和声符并用的造字法。
谓声韵谐合。
即形符
和声符并用的造字法。
谓声韵谐合。
引证解释
⒈ 六书之一。即形声。意符(即形符)和声符并用的造字法。
引《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 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⒉ 谓声韵谐合。
引唐李绅《皋桥》诗:“鸿鵠羽毛终有志,素丝琴瑟自谐声。”
清陈维崧《与吴汉槎书》:“吴歈越艶,匪拟古不为功; 汉乐唐謡,惟谐声乃为妙。”
国语词典
六书中的形声。由音符与意符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声。参见「形声」条。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谐声
谐声造句
- 概括性地介绍了汉字谐声系统的历史层次。
- 我们都知道,“泳”和“永”这两个字谐声。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相信那些社会中的不和谐声音不过是暂短的噪音。
- 为克服基于普通单模光纤的声光效应只能实现带阻滤波器的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三段式结构的全光纤带通型可调谐声光滤波器。
- 根据诗韵和谐声字的线索为韵尾系统拟测具体的音值,这也是高本汉对上古音系的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
- 认识汉字的人都知道,“泳”和“永”是两个谐声的字。
- 鸿鹄羽毛终有志,素丝琴瑟自谐声。
- 分析表明,当由简谐声源所发射的声波在一维非稳定流中传播时,对于某一确定位置,其声压幅度除随时间周期变化外,还受到和。
- 用“脚”踏出青山绿水;用“口”说出文雅语言;用“手”捧出爱心社会;用“心”播出文明城市;用“耳”聆听和谐声音!
- 中山王铜器铭文中有大量同源词、谐声词、通假字和方言词,是研究上古音有价值的材料。
谐声相关词语
- 1 谐婉
- 歌曲音调谐婉
- 2 谐赏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在兹城而谐赏,传古今之不灭。”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况复心所积,兹地多谐赏。”
- 3 谐惬
- 宋·文同《贺提刑度支转官启》:“上心简求,众论谐惬。”
- 4 谐俪
- 谐俪,读音为xié lì ㄒㄧㄝ ˊ ㄌㄧ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协和。
- 5 谐当
- 谐当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é dāng,是指妥当。
- 6 谐鬯
- 即“ 谐畅 ”。和谐流畅。鬯,通“ 畅 ”。《南史·褚彦回传》:“ 彦回 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明 高启 《匡山樵歌引》:“其词语精鍊,音调谐畅。”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学填词,先学读词。抑扬顿挫,心领神会。日久,胸次郁勃,信手拈来,自然丰神谐鬯矣。”
- 7 谐好
- 指男女结合成其好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丑孤》:“女以元宝置几上,曰:‘若相谐好,以此相赠。’生悦而从之。”
- 8 谐媟
- 谐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xié xiè,意思是指诙谐狎亵的事。
- 9 谐应
- 《宋书·乐志一》:“夫钟县之器,以雅为用,凯容之制,八佾为体。故羽籥击拊,以相谐应, 季氏 获诮,将在於此。”
- 10 谐谐
- 戏笑貌。 明 杨慎 《滇载记》:“时有妖巫女歌曰:‘莫道君为山海主,山海笑谐谐。园中花谢千万朵,别有明主来。’”
- 11 谐言
- 谐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é yán,是指诙谐戏谑的话。
- 12 谐句
- 谐句,是出自《银风筝下的伦敦》的词语。
- 13 谐律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凤歌谐律,鹤舞会节。”
- 14 谐谚
- 诙谐俚俗的话语。 明 高启 《赠杨荥阳》诗:“醉中共笑语,往往杂谐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