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异读音
违异的意思
词语解释:
离别;分离。 不一致;违背
引证解释
⒈ 见“违异”。亦作“违异”。
⒉ 离别;分离。
引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亦犹姻媾之义,恩情已深。违异之恨,中间尚浅也。”
清恽敬《答赵青州书》:“敬尝观之古人,其畜道德,能文章者,饥寒之外,復多变故,或家室违异,或朝廷歧阻。”
⒊ 不一致;违背。
引《南齐书·礼志上》:“汉元鼎五年,以辛巳行事,自后郊日,略无违异。”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谓羣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詔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三:“我穿的那件破棉袍子,还觉得不十分与节季违异。”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违异
违异相关词语
- 1 违怨
- 怨恨。
- 2 违谕
- 违谕是汉语词汇,读音是wéi yù。意思是违背上谕。
- 3 违豫
- 违豫是汉语词汇,拼音是wéi yù,指帝王有病的讳称。
- 4 违执
- 犹违拗。《南齐书·张岱传》:“ 王俭 为吏部郎,时专断曹事, 岱 每相违执。”
- 5 违质
- 谓本质邪恶。
- 6 违滞
- 违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wéi zhì,是指违背拖拉。
- 7 违信背约
- 英语翻译breach of contract and faith
- 8 违费
- 违费拼音是wéi fèi,文献是《礼记·中庸》,释义是犹违拂。
- 9 违负
- 释义:(1).违反,背弃。 汉王充《论衡·对作》:“祸重於颜回 ,违负黄老之教,非人所贪,不得已,故为《论衡》。”(2).相差;亏欠。《宋史·食货志下七》:“户工部、尚书省皆有籍钩考,然所凭唯帐状,至有有额而无收,有收而无额,乃责之县丞、监官及曹、部奉行者,而更督递年违负之数。
- 10 违恨
- 违恨是汉语词汇,拼音wéi hèn,出自《国语·鲁语上》。
- 11 违欢
- 指违逆尊长的欢心。 元 范梈 《节妇王氏》诗:“送行遗之语,敬顺无违欢。”
- 12 违寒
- 《列子·黄帝》:“避平依险,违寒就温。”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嗷嗷云中鴈,举翮自委羽。求凉 弱水 湄,违寒 长沙 渚。”
- 13 违废
- 背离、废弛。《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直绳则亏丧恩旧,挠情则违废禁典。”
- 14 违禁
- 违禁是汉语词语,是指违反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