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读音
白毫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白毛。 2.亦作"白毫相"。 3.泛指白色的光芒。 4.指毛笔。
引证解释
⒈ 白毛。
引晋王嘉《拾遗记·春皇庖牺》:“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鬚垂委地。”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左耳有一白毫,长二尺餘。”
唐皮日休《公斋四咏·小桂》:“叶彩碧髓出,花状白毫蕤。”
⒉ 见“白毫相”。
⒊ 泛指白色的光芒。
引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
⒋ 指毛笔。
引宋黄庭坚《林为之送笔戏赠》诗:“病在惜白毫,往往半巧拙。”
国语词典
大丈夫三十二相之一。相传佛陀的两眉间有白色的毫毛,右旋宛转。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白毫
白毫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白毛
白毫造句
- 君山银芽产于洞庭湖君山岛,在中国十大名茶里,君山银针是滋味最清雅的茶,淡如无味,韵最深长,又名老君眉、银芽、白毛尖,全由未开叶的肥芽头制成,芽尖如针,芽身挺直、色泽如银、满布白毫。
- 特级白毫银针要达到芽针肥壮、匀齐,特级白牡丹要达到芽叶连枝叶缘垂卷匀整,特级贡眉要符合芽叶部分连技、叶态紧卷、匀整的标准。
- 有间茶馆,今日十三,掌柜的喝的是高桥银锋,秦始也跟着喝这种因茶条白毫似雪,堆叠如山而闻名的茶,一口下肚,口齿生香,味醇如汤。
- 他们踏上台阶走进穿堂的时候,玛利亚一分钟比一分钟来得惶恐,连威廉爵士也不能完全保持镇静。倒是伊利莎白毫不畏缩。无论是论才论德,她都没有听到咖苔琳夫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足以引起她敬畏,光凭着有钱有势,还不会叫她见到了就胆战心惊。
- 大白茶良种茶树原料是制造白毫银针的必要的物质基础。
- 外形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苍绿匀润,叶脉隐红。
- 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的信阳县。信阳毛尖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清香,汤绿味浓。
- “东方美人”是以新鲜的茉莉花为花芯,用白毫银针精制而成。
- 利普顿的白毫茶加入巴赫的激情和沐浴露原始的香味,这将是永恒的。
- 形似雀舌露白毫,翠绿匀嫩气节高,滋味醇和沁肺腑,沸泉明瓷竹雪飘。
白毫相关词语
- 1 半文半白
- 半文半白,读音bàn wén bàn bái,汉语成语,意思是文言和白话夹杂,出自《一本褪色的相册》。
- 2 半白
- 1.一半白。 2.谓须发斑白。
- 3 班白
- 班白,拼音bān bái ,注音ㄅㄢ ㄅㄞˊ,释义须发花白,老人,黑白相间,起源《列子》。
- 4 斑白
- 2. 指老年人。
- 5 斑斑白霜
- 斑斑点点的白色的霜多指经历岁月的沧桑,有饱经风霜的含义。
- 6 辬白
- 1.头发花白貌。因借指老人。
- 7 颁白
- 颁白,拼音banbai,汉语词语,须发半白。颁,通“ 斑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 8 傍白
- 傍白,读音为bàng bái ㄅㄤˋ ㄅㄞˊ,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戏剧艺术表演方法之一。
- 9 保白
- 保白,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买卖双方成交时订立的契约,有保人作证。
- 10 本白布
- 本白布其实就是未经增白剂增白和染色,布本来的颜色。白布可分为本白和漂白或半漂和全漂布。前者是未经增白剂增白而后者则是经过萤光增白剂增白的布
- 11 笔毫
- 毛笔虽然是实用工具,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毛笔的制作及品种不断提高、增多,工艺改进,使毛笔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渐也成为收藏、鉴赏珍玩的古物。毛笔不易保存,笔毫重实用易坏,所以毛笔的鉴赏可以从笔毫的形制,重要的还是着眼于装饰意味浓厚的、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笔管上。 笔毫的形制是为书写、绘画的需要而改进提高的。古人以竹笋式制成笔毫,是我国传统品名,属于短锋羊毫、兼毫笔类。锋短而身短粗,形如笋状。锋腹粗状,落纸易于凝重厚实。除实用外,给人以鉴赏趣味。又如兰花式制成的笔毫,也是我国传统毛笔品类之一。笔头圆润,洁白纯净娇柔,似含苞欲放之玉兰,给人以秀美观赏之感、赏心悦目之快。古代还有一种品名,把笔毫做成葫芦式,兼毫圆润坚劲。
- 12 辨白
- 辨白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biàn bái,解释是辨析明白﹐分辨清楚等。
- 13 白规
- 【释义】:1.旧时劣绅在完漕时向地方政府索取的类似回扣的陋规。
- 14 白芨
- 见“白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