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岸读音
赤岸的意思
词语解释:
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
传说中的地名。
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
山名。在四川新都南。
古水泽名。在陕西大荔西南,今湮。
传说中的地名。
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
山名。在四川新都南。
古水泽名。在陕西大荔西南,今湮。
引证解释
⒈ 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
引《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王逸注:“楚有高丘之山,其岸峻嶮,赤而有光明。”
⒉ 传说中的地名。
引《文选·枚乘<七发>》:“凌赤岸,篲扶桑,横奔以雷行。”
李善注:“此文势似在远方,非广陵也。”
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於是周行寓内,东造絶迹,西延积石,南踰赤岸,北过寒谷。”
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⒊ 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
引《南齐书·高帝纪上》:“治新亭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自新林至赤岸,大破之。”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淮南东路·真州》:“赤岸,其山巖与江岸数里土色皆赤。”
⒋ 山名。在四川新都南。
引《文选·郭璞<江赋>》:“﹝长江﹞源二分於崌崍,流九派乎潯阳 ;鼓洪涛於赤岸,沦餘波乎柴桑。”
于光华注引《大清一统志》:“赤岸山,在成都府新都县南一十七里, 中江支流经此。”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后余道江右, 贵溪,弋阳之山无不丹者,远望之如霞焉。因思楚有赤壁,越有赤城,蜀有赤岸,北塞外有燕支山,想当尔耳。”
⒌ 古水泽名。在陕西大荔西南,今湮。
引北周庾信《同州还》诗:“赤岸绕新村, 青城临綺门。”
倪璠注:“《周书·宣帝纪》云:‘幸同州,自应门至於赤岸泽,十里间幡旗相蔽。’是同州有赤岸泽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赤岸
赤岸相关词语
- 1 赤背
- 光背;光脊梁;裸露上体.
- 2 赤钞
- 宋代民间交纳赋税后,官府发给的凭证。因用红字书写,故称。
- 3 赤车
- 赤车:中药
- 4 赤车使者
- 赤车使者:中药
- 5 赤墀
- 释义:1、皇宫中的台阶。2、借指朝廷。
- 6 赤赤哈哈
- 象声词。因受冻而口中发出的声音。《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 狄希陈 看不上眼,合 童奶奶 说道:‘天也极冷了, 小珍珠 还没有棉衣裳哩。’ 童奶奶 道:‘我也看拉不上,冻得赤赤哈哈的。’”
- 7 赤臭
- 血污腐臭之气。 汉 扬雄 《太玄·闲》:“赤臭播关,大君不闲,克国乘家。” 王涯 注:“赤臭者,阴阳交争杀伤之气也,播于远关之外。” 明 汤显祖 《怀人赋》:“曷不都捐赤臭之路,了涉清芬之程。”
- 8 赤除
- 赤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ì chú,是指赤墀。
- 9 赤寸
- 赤寸,读音为chì cùn,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微少的数量。
- 10 赤熛
- “ 赤熛怒 ”的省称。南方之神,司夏。后亦以借指夏天,夏日。 唐 骆宾王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得风字序》:“赤熛沉节,青女司辰。”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六十:“玄冥凛洌而水结成冰,赤熛熺炎而金流为汁。”参见“ 赤熛怒 ”。
- 11 赤剥
- 赤剥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ì bāo,意思是拔光弄净。
- 12 赤犮
- 赤犮是汉语词汇,拼音是chì bá,解释为拔除,除去。
- 13 赤白囊
- 赤白囊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ì bái náng,意思是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
- 14 赤电
- 西汉名马“九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