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部读音
冠部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指吏部。古代中央官制设六部,以吏部为首。故称。
2.钻石上一部分的表示方法,从台面-冠部-腰部-亭部;来表示一粒钻石的所有部分
2.钻石上一部分的表示方法,从台面-冠部-腰部-亭部;来表示一粒钻石的所有部分
引证解释
⒈ 指吏部。古代中央官制设六部,以吏部为首。故称。
引宋叶适《除吏部侍郎谢表》:“甫越兼旬,遽移冠部,畀之华剧,增以事权。”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冠部
冠部相关词语
- 1 冠醮
- 古代行冠礼的一种仪节。行冠礼时,首加冠,再加皮弁,再加爵弁。每一加而向宾位酌一次酒,谓之“冠醮”;每三加而总向宾位敬一次醴(甜酒),谓之“冠醴”。《礼记·曾子问》:“於斯乎,有冠醮,无冠醴。” 郑玄 注:“酒为醮。冠礼,醴重而醮轻。” 孔颖达 疏:“醮之所以异於醴者,醴则三加之后揔一醴之,醮则每一加而行一醮,凡三醮也。”
- 2 冠鸡
- 戴公鸡形状的帽,表示好勇。
- 3 贵冠履轻头足
-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法之生也,以辅仁义,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而忘其头足也。”
- 4 桂冠
- 把月桂树的枝条或花环作为一种胜利或杰出的象征,后来习惯以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也比喻冠军。荣膺桂冠,表示光荣地获得了最高的荣誉。
- 5 何水部
- 解释:指南朝梁诗人何逊 。因其曾兼任尚书水部郎,后世因称之为何水部 。
- 6 鹖冠
- 《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加双鶡尾,竖左右,为鶡冠云。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皆冠鶡冠,纱縠单衣。
- 7 鹖鸡冠
- 鹖鸡冠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hé jī guān ,意思是鹖冠。借指隐士。
- 8 鹖鸟冠
- 即鹖冠。 唐 高适 《遇冲和先生》诗:“头戴鶡鸟冠,手摇白鹤翎。” 孙钦善 注:“鶡鸟冠,本为武士冠,道家所戴者不用尾羽。”参见“鶡冠”。《元典章·兵部三·站簪戴避役》:“ 杭州路 仁和县 土豪 沉扬 善元 ,系籍定马站户,在后簪戴道冠,求充 崇德州 道判。”
- 9 猴冠
- 猴冠是汉语词汇,拼音hóu guān,指比喻不相称的官职。
- 10 户部
- 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户部起源于先秦《周庄》记载此职为“地官大司徒”;秦为“治粟内使”,两汉称“大农令”和“尚书民曹”,三国至唐称“度支”“左民”“右民”等,唐永徽年初因避讳太宗皇帝世民名讳改称“户部”,至清光绪末年,改“户部”为“度支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
- 11 胡部
- 胡部是唐代掌管胡乐的机构,亦指胡乐。
- 12 虎而冠
- 虎而冠,虽穿衣戴帽而凶残似虎。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出处:《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又《酷吏列传》:“其爪牙吏,虎而冠。”也省作“虎冠”。《后汉书· 酷吏列序》:“致温舒有虎冠之吏,延年受屠伯之名,岂虚也哉
- 13 冠凫
- 冠凫,指传说由石首鱼变成的野鸭。
- 14 冠珥
- 1.即日珥。为突出在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日全食时,用肉眼可以看见,其色火红。《周礼·春官·眡祲》“四曰监” 汉 郑玄 注:“监,冠珥也。” 贾公彦 疏:“谓有赤云气在日旁如冠耳。珥,即耳也。今人犹谓之日珥。”《晋书·天文志中》:“冠珥背璚,重叠次序,在于日旁也。”《新五代史·司天考二》:“ 五代 之际,日有冠珥、环晕、缨纽、负抱、戴履、背气,十日之中常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