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凿读音
斧凿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斧凿
(1) 在石面凿棱用的凿子
英
引证解释
⒈ 斧子与凿子。泛指工具或刑具。
引《三国志·魏志·锺繇传》:“不待远假斧凿於彼肉刑,然后有罪次也。”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陆门子一日出去了,浑家闻得间壁有斧凿之声。”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復远念盘古未生,斧凿未经之世,又事之所必有者已。”
⒉ 以斧凿加工。亦喻指诗文雕琢过甚,造作不自然。
引明胡应麟《诗薮·宋》:“邢居实《秋风三迭》……语语天成,尽谢斧凿。”
清曹寅《十四夜东署看月》诗:“修饰似曾须斧凿,清真谁谓出尘埃。”
《花城》1981年增刊第3期:“若刻意斧凿,反倒弄巧成拙。”
国语词典
用斧头凿削。
如:「这根木头上还留有一些斧凿的痕迹。」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斧凿
斧凿造句
- 但蔡琴绝非直白简单的女人,所有的伤痕都被她化作了花的柔和褶皱,所有的刀剑斧凿都成就了她成熟的劲峭肌理。
- 总体上,刘春水墨山水用笔圆劲,布局沉稳,墨清色净而富韵致,其山水溯源宋人,线条刚劲流畅,曲若盘铁,毫无斧凿之痕,深得北宋山水要旨。
- 感恩母爱至永远,这是发至肺腑的永远不能忘怀的至深情感。尽管已入暮年,子孙满堂,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刀刻斧凿般地镶嵌在心底,永恒。
- 据说,此妖女心智了得,能言善辩解,舌绽莲花,施展魅惑之术,却毫无斧凿痕,对各族大能以各种方式洗脑,将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
- 薄雾中高高地露出刀镌斧凿一般的万仞峭壁,崖壁上生长着一丛丛的灌木奇树、虬藤棕竹,让本就陡绝的山崖看起来更加险峻。
- 但是过于追求险怪,也有斧凿之痕,又降低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特质。
- 红着脸又看了那冷冽如刀裁斧凿的脸一会,沈清轩提笔写道:风华内敛,当世无双。却见伊墨微微扬眉,以手作笔,在那八个字旁添上一行:清古冶艳,秀润天成。
- 铅华洗尽,不带斧凿痕,或许较接近这境界,相信还有更高深的楔机在里面。
- 这名中年男子穿着青色的衣衫,脸上刀削斧凿,燕额虎头,整个人看上去显得有些威武。
- 要知道云伊原先虽然实力急遽提升,但是为了配合境界,却是也加速的修炼着各种招式,但这样一来,也难免就有些斧凿之气,完全失去了那种自然之功。
斧凿相关词语
- 1 斧头
- 斧头,一种金属砍削工具,主要用于伐木;另为一种兵器,与戈矛同时,亦为古仗之一。
- 2 斧质
- 斧质,读音fu zhi,汉语词语,基本意思指受刑。
- 3 斧钺
- 另外,斧钺在上古代还是用于作战的兵器,而且是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
- 4 斧凿痕
- 斧凿痕,fǔ záo hén,斧头留下的凿痕。
- 5 斧柯
- 斧柯,读音fuke,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斧子柄。
- 6 斧劈皴
- 斧劈皴是唐李思训所创之勾斫方法,笔线遭劲,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皱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唐代的青绿山水多勾所而少破染。南宋的山水画家以斧劈披用于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现水墨苍劲的风格,画斧劈披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皱纹,再用淡墨渲染。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
- 7 斧扆
- 斧扆是指古代天子坐处,在东西户牖之间所设的用具。状如屏风,高八尺,以绛为质,其上绣为斧文。起于周代。简称“扆”也写作“依”,或称“斧依”、“屏扆”。
- 8 斧钺汤镬
- 斧钺汤镬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各种酷刑。
- 9 斧削
- 请人修改文字的谦辞。 清 沈起凤 《谐铎·穷士扶乩》:“仆有拙稿一卷,愿呈斧削。” 茅盾 《我走过的道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生活之一》:“我说:‘惭愧。还得请你斧削。’他又自负地点了点头。”
- 10 斧藻
- “斧藻”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指梁楹上刻画的文饰图案。雕饰;修饰。
- 11 斧釿
- 1.见"斧斤"。
- 12 斧钺之诛
- 斧钺之诛是一个成语。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 13 斧正
- 斧正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ǔ zhèng。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斧正“一词,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又称“郢正”、“郢削”、“斧削”。
- 14 附会穿凿
- 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