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包读音
烧包的意思
词语解释:
烧包
(1) 〈方〉
(2) 由于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
例
英
(3) 旧时祭鬼神,焚烧封成包的纸钱
英
引证解释
⒈ 方言。指祭祖时焚化包封好的纸钱。
引清袁枚《新齐谐·烧包》:“粤人於七月半,多以纸钱封而焚之,名曰烧包,各以祀其先祖。”
⒉ 方言。谓荒唐或挥霍。
引《锺山》1982年第5期:“眼下咱们手里都攒下俩钱,咱们得把钱用在正道上,千万不能烧包,不能瞎折腾,是不是?”
国语词典
北方方言。讽刺有钱就想花出去的样子。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烧包
烧包造句
- 技术上应注重烧包要保温,温度均匀,晾包时要通风。
- 没叉烧包啊…我这里显示的好好的啊。
- 对于没有经济实力去扫墓的贫民阶层来说,只能“烧包袱”,即将冥钱、冥衣用包袱皮裹好,在十字路口焚化。
- 近日,范冰冰在微博晒出自己的手机屏保,图片中的内容全是关于减肥的“励志”话语,如“胖死拉倒”、“滚去减肥”、“没褶的叉烧包”等,言辞激烈。
- 绿娇娇看到了自己想看的情形,于是叫了店小二过来,吩咐再送六个大叉烧包下去给孩子们,这次一人有一个大包,绿娇娇想看看黄头发男孩的吃相。
- 包着狗屎的叉烧包,怎可说是真正的共和?至于。
- 手里才有几个钱就忘了吃不饱肚子的经历,任意挥霍,人们称之为“烧包”。
- 叉烧包的包皮现在采用酵母发酵法,可使包皮更加松软可口。
- 叉烧包用广东叉烧作馅的最常见的包。
- 八戒:空哥,我的叉烧包呢?
烧包相关词语
- 1 烧焦
- 烧焦是指向催化剂床层通入空气,用燃烧法烧除催化剂上的积炭,从而使催化剂恢复活性的过程。
- 2 烧烤
- 烧烤本身也成为一种多人聚会休闲娱乐方式或者是生意。不论在中国还是整个亚洲、美洲和欧洲,烧烤通常是小至家庭,大至学校的集体活动以及一些公司组织的集体活动。
- 3 烧香引了鬼来
- 烧香引了鬼来,拼音shāo xiāng yǐn le guǐ lái,俗语,释义喻指好动机换来了坏效果。
- 4 烧畲
- 烧畲为汉语词语,读作shāo shē,指的是烧荒种田。
- 5 烧马
- 烧马,拼音是shāo mǎ,是元代的俗语,指大祭。出自(明)叶子奇的《草木子·杂制》。
- 6 烧胡了洗脸水
- 洗脸水原不会烧糊,这里春燕是说自己不但没犯错误,同时也没错误可犯。《红楼梦》程乙本第59回
- 7 烧饼
- 烧饼,指烤熟的小面饼,表面多有芝麻。
- 8 烧灼感
- (1) 指皮肤∶由于日晒等原因引起的皮肤或其他组织的发红或发炎疼痛 英 burn feeling
- 9 烧纸钱
- 每逢清明,或其它一些死者的纪念日,人们总要为死去的亲人烧纸钱。人们相信,纸钱就是死者另一个世界里的钱,多烧一些纸钱,死者在那个世界里才会有钱用。其实是一种对死者的悼念。
- 10 烧金
- 烧金,shāo jīn,汉语词汇,意思是指方术之士炼丹砂为黄金。谓以金为釜。极言生活奢华。用于祭祀的金钱。
- 11 烧酒
- 烧酒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shāo jiǔ,基本解释是唐时酒名;用蒸馏法制成的酒等意思。出自《荔枝楼对酒》、《本草纲目·谷四·烧酒》等文献。
- 12 烧纸马
- 指祀神。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二:“俗呼祀先曰烧羹饭,祀神曰烧纸马,盖犹本 元 人语。”
- 13 烧毛
- 烧毛是指 将纱线或织物迅速通过火焰或在炽热的金属表面擦过,烧去表面茸毛的工艺过程。纤维经纺织加工会在纱线和织物表面产生很多茸毛,影响染整的工艺效果。根据产品的要求,有的纱线(如绢丝)和大部分织物要经过烧毛工序,使表面光洁平整、织纹清晰。烧毛的火焰温度通常在 900~1000℃,炽热金属板的表面温度也达800℃,都高于各种纤维的分解温度或着火点。烧毛时,纱线或织物在一定的张紧状态下高速通过火焰,由于伸出表面的茸毛相对受热面积大,瞬时升温至着火点而燃烧,而纱线和织物本体因拈回和交织紧密,升温速度并不如此迅速,所以很少受到影响。
- 14 烧冷灶
- 关心没权没势的人叫烧冷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