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焦口燥读音
唇焦口燥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口干舌燥。形容费尽口舌。
引证解释
⒈ 犹口干舌燥。形容费尽口舌。
引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⒉ 脣焦口燥:口唇干燥。形容费尽口舌以致疲倦。脣,一本作“唇”。参见“口燥唇乾”。
引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唇焦口燥
唇焦口燥造句
- 他说得唇焦口燥,可是没多少人能听懂。
- 一天,送来一位唇焦口燥、高热不退、精神萎蘼的病人。
-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门自叹息。
- 看到他唇焦口燥饥肠辘辘的样子,我先用瓦片盛了一些清水递给他,这几天的囚徒生活想必让他吃尽了苦头。
- 风轻轻拂过这一片沙漠,偶尔强劲时,卷起滔天龙卷风,偶尔微弱时,毒辣的耀阳让人唇焦口燥,偶尔风起沙静。
- 他唇焦口燥,只盼能找些清水,好好的喝上几口,但是眼下距离方才的冰河却是极远,再没有走过去的力气。
- 待李隆索觉得自己唇焦口燥后,才发现这样下去,这一天都不能打探到什么,但是自己又不能不回答他维的问题。
唇焦口燥相关词语
- 1 唇三口四
- 明 康海 《粉蝶儿·秋日闲情》套曲:“眉来眼去,唇三口四,泥烂油滑,飜黄倒皂,呼风唤雨,搦雾抟沙。”
- 2 唇齿相依
- 唇齿相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hún chǐ xiāng yī,指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主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鲍勋传》。
- 3 唇齿相须
- 唇齿相须是汉语词汇,读音chún chǐ xiāng xū,解释为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 4 唇齒
- 唇齿,指唇和齿的合称。语出《左传·值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日:‘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5 唇舌
- 语出唐 元稹 《酬乐天见寄》诗:“前日诗中高盖字,至今唇舌遍长安。”
- 6 唇竭齿寒
- 唇揭齿寒为贬义词,常用于作谓语、定语、用于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成语结构为联合式
- 7 唇纹
- 唇纹指因嘴唇干燥和老化而形成的纹路。年轻女孩唇纹深,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遗传或是天生体质较干燥。因为缺水就是形成皱纹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气候或体质造成干燥脱皮时,一次、二次、好多次你都对之置之不理,不去保养呵护,自然会令唇纹越来越深。
- 8 唇呡
- 比喻议论、口才
- 9 唇揭齿寒
- 唇揭齿寒,chún jiē chǐ hán,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同“唇亡齿寒”。
- 10 唇齿音
- 唇齿音,就是利用上齿与下唇相接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
- 11 唇紧
- 犹口紧。
- 12 唇脂
- 《唇脂》是云千树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17K小说网。
- 13 唇齿之邦
- 唇齿之邦释义为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出自《三国志·魏志·鲍勋传》。
- 14 唇吻
- ” 章炳麟 《文学说例》:“等是人言,出诸唇吻,而据实而书,不更润色者,则曰口说。” 丁玲 《水》:“﹝男人们﹞惨厉的叫起来了……是在死的唇吻中发出的求援的呼号。” (2).比喻议论、口才。 唐 柳宗元 《贺赵江陵宗儒辟符载启》:“中间因缘,陷在危邦,与时偃仰,不废其道,而为见忌嫉者横致唇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爰自 神农氏 ,下至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亡弗诋诃,而 仲尼 当时,特巍然为仁义礼乐之宗,故尤极意讪讥,恣其唇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狂生纵意高谈,众畏其唇吻,皆缄口不答。
大家在问
燥 字的笔顺写法
燥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燥 ”字共有17画,笔顺写法是:点 撇 撇 点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撇 捺
2、燥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