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材读音
官材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官才"。 2.按照才能授予官职;任用有才能的人为官。 3.作官者的才能。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官才”。
⒉ 按照才能授予官职;任用有才能的人为官。
引《礼记·王制》:“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
郑玄注:“辨其论,官其材,观其所长。”
孔颖达疏:“观其材能高下,知其堪任何官,是準拟其官以其材,故云官材也。”
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官才任贤,羣善必举。”
《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夫官才用人,国之柄也。故銓衡专於臺阁,上之分也;孝行存乎閭巷,优劣任之乡人,下之叙也。”
⒊ 作官者的才能。
引宋俞文豹《吹剑四录》:“周进士必辨官材, 汉弟子员必仪状端正, 唐文武选必体貌丰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官材
官材相关词语
- 1 官署
- 官署是汉语词汇,旧指政府机关。
- 2 官银
- 古代词汇,官府的银钱。《红楼梦》第四八回:“谁知那 雨村 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法子,讹他拖欠官银,拿他到了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做了官价,送了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女侠》:“ 顺治 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 济南 ,以木夹函之。”
- 3 官宰
- 官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强梁世界,原无皂白。况今日官宰半强寇不操矛弧者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憨狂尔尔,早知过喜而伏忧也。邑令神明,幸不牵累;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
- 4 官能
- 历史上也有相关人物;
- 5 官府
- 官府,旧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如:《尉缭子·武议》:“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
- 6 官家
- 官家,汉语词汇,读音guān jiā,意思是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朝廷、官府、公家。尊称作官的人。出自《晋书·石季龙载记》。
- 7 官讳
- 官讳主要是指在避讳风气日盛之后一些自恃官高位显的官僚在一定范围内要求别人对自己名字的回避
- 8 官官相护
- 官官相护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guān guān xiāng hù,意思是指官员之间互相包庇,官僚主义。出自: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
- 9 官绅
- 官绅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ān shēn,是指古代有权有势的官,也指官吏和绅士。《盛世危言·银行下》等均有记载。
- 10 官事
- 释义:1、旧时指公家的事;官府的事宜.。2、犹官司。诉讼之事。
- 11 官曹
- 官曹,汉语词语,拼音是guān cáo,释义是官吏办事机关、官吏办事处所。
- 12 官当
- 官当起源于《晋律》中的“杂抵罪”,即用夺爵位、除名籍和免官来抵罪。在南朝的陈出现了正式的“官当”名称,所以一般认为这种制度是陈所确立的。《北魏律》首次将“官当”制度列入法典。官当直接为官员的特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如果犯的是公罪,还可以多当一年(参见“公罪与私罪”)。一般五品以上的官员犯罪后可以当徒二年,九品以上可以当徒一年,所以,犯公罪的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当三年。当然十恶重罪等危害封建国家社会秩序的罪刑是不适用的。
- 13 官职
- 官职: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这里面有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等方面的内容。科举是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一种选官制度,与官制、职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是我国古代国家制度中的一项重大发明。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开始于夏代,而职官的设置是随着国家的产生才出现的,所以讲职官,也只能从夏代开始。我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间因袭变革、增加减少,情况十分复杂。
- 14 官样文章
- 释义:比喻内容空洞的活动或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