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荩读音
忠荩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忠诚。
引证解释
⒈ 犹忠诚。
引《三国志·蜀志·董和传》“后从事於伟度” 南朝宋裴松之注:“﹝伟度﹞为亮主簿,有忠藎之效,故见褒述。”
唐钱起《送毕侍御谪居》诗:“忠藎不为明主知,悲来莫向时人説。”
明王玉峰《焚香记·赴任》:“须补报君恩,尽忠藎,安黎庶。”
聂绀弩《古时候的公务员》:“君主需要臣仆的忠荩,远过于需要他的良心与智慧。”
国语词典
尽忠国事。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忠荩
忠荩相关词语
- 1 忠悃
- 忠悃,读音zhōng kǔn,是汉语词语,解释为忠诚。
- 2 忠骨
- 忠骨,读音zhōng gǔ,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忠烈者的遗骨。
- 3 忠肝义胆
- 出自: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瘅雨,往事莫惊猜。
- 4 忠孝节义
- 【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 5 忠慎
- 忠慎,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ōng shèn,解释为忠诚谨慎。
- 6 忠心赤胆
- 忠心赤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十分忠诚。出处 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 7 忠悫
- 忠诚朴实。
- 8 忠良
- 拼音:zhōng liáng
- 9 忠毅
- 忠正刚毅。
- 10 忠懿
- 忠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ōng yì ,是指忠君的美德。
- 11 忠君爱国
- 忠君爱国,成语,比喻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此人虽则商贾之流,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排患解纷之略。”
- 12 忠静冠
- 1.亦作"忠靖冠"。 2.明代品官的常冠名。
- 13 忠孝两全
- 成语。指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 14 忠孝
- 释义: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