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伪读音
诈伪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弄虚作假﹐伪装假冒。
巧诈虚伪。
巧诈虚伪。
引证解释
⒈ 弄虚作假,伪装假冒。
引《礼记·月令》:“﹝季夏之月﹞黑黄仓赤,莫不质良,毋敢诈伪。”
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外易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
《旧唐书·戴胄传》:“于时朝廷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荫者,帝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
⒉ 巧诈虚伪。
引《淮南子·本经训》:“机械诈伪,莫藏於心。”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书苑折技(二)》:“严嵩偏和岳飞词,有如是诈伪;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
国语词典
欺诈虚伪。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诈伪
诈伪的近反义词
- 反义词
- 笃实
诈伪造句
- 乃诏责郡县,坊郭三年,乡村五年,农隙集众,稽其物产,考其贫富,察其诈伪,为之升降;若故为高下者,以违制论。
- 若是,则恐佞幸小人竞生诈伪,渎乱人伦,止付孝善。
- 另订十二律,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 诚心修身,笃守信义,不容卑鄙诈伪。
- 舅犯说,“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您只有一种选择,就是“诈之”。
- 《唐律疏义》明确规定“证不言情及译人诈伪致罪出入者,证人减二等,译人与同罪”,即任何人都有如实提供证据或翻译的义务,否则不别亲疏处以刑罚。
- 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
- 咎犯说,打仗的事,诈伪是没关系的,请君用诈。
- 你们这些人听了曹操虚发诈伪之词,就畏惧请降,还敢笑苏秦、张仪吗?
- 他的诈伪终于图穷匕见,大家不禁因此不寒而慄。
诈伪相关词语
- 1 诈取
- 诈取是汉语词汇,读音zhàqǔ,出自唐柳宗元《天论上》。
- 2 诈奸不及
- 诈奸不及是一个成语。犹言十分奸诈。《水浒传》第七回:“正在 五岳楼 下来,撞见个诈奸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水浒传》第五二回:“那厮带将许多诈奸不及的三二十人,径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
- 3 诈狂
- “诈狂”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佯狂,《史记·龟策列传》有所记载。
- 4 诈称
- 释义:假称,谎说。
- 5 诈痴不颠
- 诈痴不颠是一个成语。谓假装痴呆。出自《石点头·卢梦仙江上寻妻》:“方明白前日卖酒歌诗,诈痴不颠的老儿,正是他所差之人。”
- 6 诈反
- 诈反,汉语拼音zhà fǎn,表示谓以诈欺手段回报。
- 7 诈吓
- 茅盾 《微波》:“ 李先生 听是信,立即又想到诈吓信。”
- 8 诈现
- 诈现解释为假装出某种样子。
- 9 诈击
- 突然袭击。诈,通“ 乍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春秋》之书战伐也,有恶有善也。恶诈击而善偏战,耻伐丧而荣复讎。” 凌曙 注:“诈则出其不意,伤害尤多。”
- 10 诈哄
- 《水浒传》第四六回:“ 石秀 大怒道:‘你诈哄谁?老爷不赔你,便怎地?’” 沙汀 《困兽记》三:“这并非诈哄, 牛祚 说的全是实心实意的话。”
- 11 诈瞽徉聋
- 犹言诈瞎装聋。 明 沈鲸 《双珠记·术士玄谋》:“窃自谓宾主相看,深惭劳动,毋得推三阻四,诈瞽徉聋。”
- 12 诈官
- 冒充官员。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 胡子传 云]他老子在那里做官来?他也是小哥?诈官的该徒!我根前歪充,叫总甲来绑了这弟子孩儿!”
- 13 诈愧
- “诈愧”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假装羞愧,《红楼梦》第五七回有所记载。
- 14 诈谬
- 欺诈;虚假。 宋 苏辙 《举王巩乞外任札子》之二:“惟有 安鼎 谓臣欺罔诈谬,机械深巧,不速谴责,恐臣挟朋诞谩,日滋日横。”《西游记》第十二回:“诚为佛子不虚传,胜似善提无诈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