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史读音
丞史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丞及史。秦汉时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助理官。汉时,丞相有两长史,御史有两丞,合称丞史。太守以下的郡丞﹑长史等佐官,亦总称丞史。
引证解释
⒈ 丞及史。 秦汉时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助理官。 汉时,丞相有两长史,御史有两丞,合称丞史。太守以下的郡丞、长史等佐官,亦总称丞史。
引《史记·袁盎传》:“鼂错谓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
裴骃集解引如淳曰:“《百官表》御史大夫有两丞。丞史,丞及史也。”
《汉书·汲黯传》:“﹝黯﹞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细苛。”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择郡丞及史任之也。 郑当时为大司农,官属丞史,亦是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丞史
丞史相关词语
- 1 丞局
- 丞局是汉语词汇,拼音是chéng jú,解释是宋代为殿前司属下将校的名称。
- 2 丞倅
- 指副职。丞、倅皆佐贰之官。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君果欲官,妾能谋之。然丞倅府县,分位太卑。”
- 3 丑史
- ◎ 丑史 chǒushǐ[shameful history(of a person)]
- 4 创业史
- 《创业史》是中国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 5 垂名青史
- 垂名青史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chuí míng qīng shǐ,意思是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出自《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 6 刺史
- 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 7 刺史州
- 宋代的行政区划之一,亦为统辖该州之职官名。
- 8 词史
- 刘毓盘(1867—1927),字子庚,号掓禽。刘履芬子。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授云阳知县。 《词史》,刘毓盘于1922年秋一书,共11章9万余字,综述词自唐、五代、两宋、金、元下及明清千余年间萌芽、鼎盛、复兴之演变梗概,颇多独到见解。该书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黄季刚《文心雕龙札记》、刘师培《中国古文学史》为20年代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史4部权威性著作。
- 9 从史
- 官名。汉代,高级官僚的从属官,类似随从之类、或称“从吏”。是主官增设的官职,不列正式宫序。
- 10 村史
- 村史,读音cūn shǐ,汉语词语。释义为 村庄的发展历史。
- 11 代史
- (2).即《魏书》。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如 魏收 《代史》、 吴均 《齐録》,或牢笼一世,或苞举一家,自可申不刊之格言,弘至公之正说。” 浦起龙 通释:“ 元魏 初国号 代 。”
- 12 丹史
- 皇家的史书。 南朝 梁 江淹 《萧相国拜齐王表》:“故驻魂仰请,沥意归闻。理竭素牒,事罄丹史。”
- 13 丞掾
- 《汉书·韩延寿传》:“丞掾皆以为方春月,可壹出劝农桑。”《后汉书·马援传》:“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 宋 王安石 《闻和甫补池掾》诗:“才华汝尚为丞掾,老懒吾今合钓耕。”
- 14 丞辖
- chéng xiá ㄔㄥˊ ㄒㄧㄚˊ,丞辖(丞辖),是对尚书左右丞之称。出自于宋 苏辙 《辞尚书右丞札子第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