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颈子读音
脖颈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脖子的后部。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脖颈子造句
- 当我醒来时,发现天已经黑了,脸上感觉凉凉的,用手一摸,坏了,全是血,当时我试图站起来,但是一用劲,后脖颈子疼痛难忍,再用手一摸,有一个枪眼。
- 乔转身走开了,他的脖颈子是十足紫红色的。
- 每年这会儿,东郊石象路边银杏树叶子开始变黄,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小黄旗子在风中挥舞,路过的人望到脖颈子再酸也舍不得离去。
- 但让我觉得后脖颈子有点发凉的是,她怎么有我的名片?否则绝不会知道我微不足道的职务。
- 她还用死掐虎口和后脖颈子的办法帮我治感冒,我好端端的手被掐得青肿,但几天后,不用吃药,感冒好了。
- 当男人用手慢慢地按摩自己的后脖颈子的时候,说明他已经感到疲劳或者乏味了。
脖颈子相关词语
- 1 脖友
- 博友谐音
- 2 膊子
- 膊子是词语,拼音是bó zǐ,释义为胳膊。
- 3 钹子
- 钹子,读音为bó zǐ,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即钹。
- 4 跛子
- 跛脚的人,瘸子。
- 5 布子
- 一代目声优为泽城美雪,也是其出道作品。当时该声优年龄为14岁。
- 6 步子
- 步子,读音是bù zǐ,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一步跨出的距离;古代迈腿两次的距离为一步。
- 7 步虚子
- 指道士。
- 8 补子
- 补子,系补缀于品官补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织物。为明清官服饰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饰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的方法最早源于唐武则天时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采用佩印绶制和色制,是以佩饰的数量和服装的颜色等来区分等级。武则天把饰有动物纹样的绣袍赐给文武官员,以此来作为品级官位的区别(见《旧唐书·舆服志》)。后文宗年间又有所更定(见《新唐书·车服志》,唐时官服禽兽纹样可见吐鲁番出土经幡上之回鹘供养人像)。但这些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补子,真正意义上的补子要等到明代才出现。
- 9 簿子
- 簿子,指记载、登记事项的本子。语出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我到阴间破了几分小钞,把判官手里的簿子,借过来查一查。”
- 10 餔子
- (1) 婴儿吃的糊状食物 英 infant's glop
- 11 擦子
- 亦作'擦床'。
- 12 菜包子
- (2).詈词。比喻无用的人。姚雪垠《长夜》五:“像 王三少 那样的大烟鬼,连走路快一些就会发喘,打起仗来一定是个菜包子。”
- 13 脖梗儿
- 同“脖颈儿”。
- 14 脖子拐
- 1.亦作"脖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