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事读音
伏事的意思
词语解释:
隐秘的事情。
指在朝廷或官员属下任职。
指侍候,服侍。
指屈膝事人。
指用暴力对付﹑整治人。
指在朝廷或官员属下任职。
指侍候,服侍。
指屈膝事人。
指用暴力对付﹑整治人。
引证解释
⒈ 隐秘的事情。
引《战国策·赵策四》:“楼缓将使,伏事辞行。”
吴师道补正:“‘伏事’句,隐祕之事也。”
⒉ 指在朝廷或官员属下任职。
引《文选·陆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谁谓伏事浅,契濶踰三年。”
李善注:“《周礼·大司徒》:‘颁职事,十有二曰服事。’ 郑司农曰:‘服事,谓为公家服事也。’‘服’与‘伏’同,古字通。”
南朝宋鲍照《谢上除启》:“臣伏事日浅,蒙荷已丰。”
宋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刘某曰:‘某伏事岁久,受恩亦多,忽见近日作为,某忧惧及祸,不忍遽辞诀。某今日乞令公与罪名杀之,以荅从来受恩。’”
⒊ 指侍候,服侍。
引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三折:“我伏事的都入罗幃,我恰才舒舖盖似孤鬼。”
清李渔《奈何天·形变》:“你在这里伏事我,今日这个澡,比不得往常。”
⒋ 指屈膝事人。
引《资治通鉴·唐昭宗大顺元年》:“克用囚之,既而使人诱之,欲以为河东副使, 揆曰:‘吾天子大臣,兵败而死,分也,岂能伏事镇使邪!’”
⒌ 指用暴力对付、整治人。参见“伏侍”。
引胡适《<水浒续集>两种序》:“两个伏事一个,扯着耳朵,把鸩酒灌下。”
国语词典
隐密的事情。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伏事
伏事相关词语
- 1 伏薮
- 方言。谓鸡孵卵。 章炳麟 《新方言·岭外三州语》:“三州谓鸟巢曰薮,鸡伏卵曰伏薮。”
- 2 伏尔加格勒
- 伏尔加格勒1589年建城,1925年前叫察里津。 17世纪初毁于大火,1615年在伏尔加河右岸重建,是伏尔加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8世纪起为军事要塞,19世纪后期建成铁路,城市迅速发展,成为俄罗斯南疆重要的工业与商业贸易中心。
- 3 伏利
- 尚未开发的物资、财源。《管子·五辅》:“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此谓输之以财。” 尹知章 注:“利人之事积久隐伏者,发而用之。”
- 4 伏礼
- 犹言陪礼。《水浒传》第三七回:“我们且请仁兄到敝庄伏礼请罪。”
- 5 伏旱
- 伏旱是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旱象。属夏旱中某一时段的旱情,因这期间正处于伏天,故称“伏旱”。在此期间春播农作物正处在抽穗、扬花、灌浆期,需要大量水分补充、供给。如果没有降雨或降雨稀少,就会发生旱情,将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或绝收和人畜饮水困难。伏旱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同时还影响工矿业用水、生活用水和航运事业;也因干热缺水,引发疾病,危害人、畜健康。
- 6 伏虎降龙
- 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 7 伏祭
- 伏祭,读音fú jì,是汉语词语,解释为在伏日举行的祭祀。
- 8 伏击
- 伏击,指通过事先隐藏等办法,来袭击敌人。
- 9 伏节
- 指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理想而死。
- 10 伏而咶天
- 汉语词语,解释咶:以舌舔物。伏地以舌舔天。比喻所行与所求不一致,无法达到目的。
- 11 伏毒
- 服毒,吃毒药自杀。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负心》:“余谓 张三 赠金、伏毒二事都奇。”
- 12 伏丑
- 谓隐伏的寇盗。
- 13 伏突
- 《周书·异域传下·突厥》:“兵器有弓矢鸣镝甲矟刀劒,其佩饰则兼有伏突。” 唐 颜真卿 《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每临阵,尝贮伏突於靴中,义不受辱。”
- 14 伏泉
- 从地下流出的水。 晋 张协 《杂诗》之十:“阶下伏泉涌,堂上水衣生。” 叶圣陶 《穷愁》:“言已,泪自瞽目中潸流而出,如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