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读音
盗汗的意思
词语解释:
盗汗
(1) 症名。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
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盗汗”。中医指睡中汗出、醒时即止的病症。
引《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自汗盗汗总括》:“盗汗阴虚分心肾,心虚不固火伤阴。”
郁达夫《迟桂花》:“夜热也不再发,盗汗也居然止住,痰里的血丝早就没有了。”
国语词典
一种不自觉流汗的症状。大多是因阴虚内热,或情绪紧张迫汗而出的结果。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盗汗 科普中国
盗汗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冷汗
盗汗造句
- 孩子盗汗有什么好办法可解决?
- 心火旺分为虚实,虚火主要表现有心烦、口干、盗汗、睡眠不安等,口渴;实火旺则表现为口腔溃疡、口干、尿黄、心烦易怒等。
- 诊断评估。盗汗作为单一征状并不令人担心。
- 中医的汗证主要包括自汗和盗汗两种。
- 气阴二虚型不少妈妈会发现孩子在早晨醒来时,背后都是汗,床上也湿了一大片,这就是盗汗。
- 这个类型的咳嗽,表现为咳嗽绵绵,少痰,夜咳,很容易出汗,晚上盗汗,脸色无华,部分病人有便秘。
- 结核杆菌攻击肺胀,产生咳嗽、体重减轻、虚弱、发烧和盗汗等症状。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肺结核也会致命。
- 鸟型结核菌感染通常会影响多个器官,其症状包括发烧,盗汗,消瘦,乏力,腹泻和腹痛。
- 失血过多,见汗成危,汗出过多,脉微心悸;心气不足,常见自汗;心阴不足,常见盗汗;亡阳危候,大汗淋漓。
- 临床可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以滋阴为主。
盗汗相关词语
- 1 盗匪
- 盗匪,指罪犯集团[匪帮] 的成员;用暴力劫夺财物,扰乱社会治安的人。
- 2 盗墓
- 2018年9月,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一起研究解决文物犯罪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包括定期和不定期的会商机制、加强重大文物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下一步,打击防范文物犯罪的长效机制也在持续探索。
- 3 盗窃
- 盗窃,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dào qiè,是指以违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规避他人管控的方式,转移而侵占他人财物管控权的行为。如:宋 苏轼《论黑肱以滥来奔》:“﹝鲁﹞招聚小国叛亡之臣,与之为盗窃之事。”
- 4 盗库银
- 白素贞和许仙婚后,派遣青蛇小青前往钱塘县盗库银,助许仙开药店,小青立败守库神,盗银而归。
- 5 盗传盗
- daochuandao,盗即偷盗,传即传递,盗即治盗。
- 6 盗泉之水
- 盗泉之水,现代汉语成语,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东西或不义之财。
- 7 盗名窃誉
- 阿世:曲意博取世人的欢心。用博取世人的欢心的方法来窃取名誉。
- 8 盗跖颜渊
-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 9 盗窃罪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 10 盜汗
-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即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 11 递盗
- 谓转移偷盗之物。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三折:“前日教 张千 买了个小廝,执着银唾盂,还不勾一两日,他将唾盂儿不见了。必然递盗与他大的拿去。”
- 12 抵盗
- 抵盗,汉语词语,读音为dǐ dào,意思为窃取,偷盗。
- 13 盗穴
- 盗贼聚居的地方。《旧唐书·田承嗣田弘正等传论》:“ 河朔 二十馀州,竟为盗穴,诸 田 凶险,不近物情。”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湖广上》:“谚曰:‘何知盗穴,山若苇茁。’今四民安堵如故,但其山势巖险,骈附称盗穴者,盖多有之。”《清史稿·方耀传》:“尝率师出擣盗穴, 广 惠 安谧。”
- 14 盗首
- 盗首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ào shǒu,是指盗贼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