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仁由我而死读音
伯仁由我而死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伯仁:晋代周颙的字。指对别人的死亡负有某种责任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伯仁由我而死造句
-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楚轩对杨香香的死一直心怀愧疚,若不是当初的他让她伤心欲绝,她也不会急于离开那个伤心地,更不会遭遇空难,香消玉损。
- 这些问题严重的食品毕竟经这些企业之手卖出去,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绝不应置身事外。
- 资料图“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成了历史上的名句。
- 言外之音是杨父的投海自尽刘德华难逃其责,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 因此,一行的伙伴应力阻朋友酒后驾驶,不存侥幸心理,否则就是“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 赋闲杭州期间,李钟岳经常独自面对秋瑾遗墨“秋风秋雨愁煞人”,反复念叨“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最终自缢于屋旁,离秋瑾被杀不到一百天。
- 那是不可能的!有道是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 对此,孙越崎十分内疚,深有“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之痛。
- 在一般人眼里,如果不是张在玉失踪就不会导致佘祥林冤案的发生,“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伯仁由我而死相关词语
- 1 知其不可而为之
- 【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 2 知二五而不知十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独疑孔子不应自作自解,是~也。(清·皮锡瑞《经学通论》上)
- 3 知耻而后勇
- “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意为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明白己错就最终到学习礼仪的时候了。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起,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
- 4 你不仁,我不义
- 你不讲仁义道德,我也就不道义了
- 5 买卖不成仁义在
- 虽然买卖没有做成,彼此间的感情还存在
- 6 阿拉伯帝国
-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 7 阿拉伯国家
- 阿拉伯国家(الأمة العربية,al-ummah al-ʿarabīyyah),又称阿拉伯世界(العالم العربي,al-ʿālam al-ʿarabī),是指以阿拉伯人为主要族群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也有着相似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国家共包含22个国家,总面积131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0645万(2016年)。阿拉伯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巴林、科摩罗、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国、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苏丹、突尼斯、阿联酋、也门、叙利亚。
- 8 西西伯利亚油田
- 西西伯利亚油田,又名秋明油田,是俄罗斯最大的油田,年产原油约3亿吨。
- 9 西西伯利亚平原
- 西西伯利亚平原(Западно-Сибирская равнина)是亚洲第一大平原,世界第三大平原。
- 10 尔为尔,我为我
- 指两者界限分明,互不沾边。
- 11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 《史记·货殖列传》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自己的志趣、见地与他人不同。
- 12 不得其门而入
- 比喻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
- 13 师心而不蹈迹
- 师:效法;迹:前人留下的言论。学习前人的理论只能学习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死守它的具体做法。
- 14 山以小陁而大崩
- 陁:崩溃。山因为有小的崩溃所以倾塌。比喻小漏洞不及时补救,就可能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