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子读音
榫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榫,读Sǔn,(榫子、榫儿、榫头)),指器物两部分利用凹凸相接法凸出的部分(与卯眼相对)。剡木入窍也。俗谓之"榫头"。亦作"笋头"。枘 木端之入孔处,即榫舌,见"榫舌"。中国古代木艺大多采用榫接方式,其中廊桥不用一钉一铆就是采用榫接。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器物接合的地方,制成凹凸的形状,凸出的部分称为「榫子」。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榫子造句
- 那墙上有一个用奇怪的石头磨制出来的尖利的榫子,是专门用来挂东西的。
- “从每一根梁到每一个榫子,从长短到宽窄逐一编号、丈量、记录。
- 我那时候就做了不少闹钟盒,都是不用钉子,靠榫子楔合上,还在上面雕上什么“葵花朵朵向太阳”之类的话,当时也不会雕别的。
- 那时最让他感觉神奇的就是“榫子活儿”,不用钉铆、不用任何粘合剂,将榫子严丝合缝拼插在一起,便可使建筑物承重防压、千年不倒。
- 鹤山颜子庙的独特结构,让历史学家感叹的同时,也让建筑学家们感叹,偌大的顶部木梁框架,竟没有一根铁钉,全部是用榫子榫起来的,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 它的雁头会象榫子一样一寸寸钻进敌军心脏,直至敌军崩溃。
- 榫子不应露出辕外侧,以免碰撞木牛脚。
- 桌椅一律是木制的,有的榫子已经松懈,坐在上面稍稍一动就会发出吱扭吱扭的响声。
- 那桌子歪七扭八的,重新楔好榫子,用油漆漆好,再用雪白的新桌布苫上。
- 用上好的柚木建造而成,船板采用传统工艺,是靠楔子和榫子来固定的。
榫子相关词语
- 1 榫合
- 榫:榫头,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相接处凸出的部分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形容手艺高超。
- 2 榫销
- 榫销,拼音是sǔnxiāo,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插入榫上销孔中的销。
- 3 所子
- 所子,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谓养以为子,出自于《史记·吕不韦列传》。
- 4 梭子
- 中国在战国到汉代之际即已使用梭子。现代一般梭子是用柿木、青冈栎、层压木或尼龙等材料制成的。梭子前后壁涂以塑料或贴上硬纸作为保护层。梭腔内常装猪鬃、尼龙丝、毛皮或长毛绒布等,以防止纬纱退解时脱纬。梭尖用中碳钢制成,经热处理获得一定的硬度。梭子后壁与底部的夹角有86.5°、87°、88°、90°等多种。采用锐角是为了提高梭子飞行的稳定性。
- 5 梭子蟹
- 梭子蟹:中药
- 6 梭叶子
- 《梭夜子》系记录的四川方言,有的记录为”梭叶子“也有记录为”梭夜子“。
- 7 锁子骨
- 锁子骨是汉语词语,亦作“鏁子骨”,释义是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
- 8 锁子
- 锁子,汉语词汇,出自《红楼梦》第一一七回,解释为锁链。
- 9 锁子错甲
- 即锁子甲。
- 10 锁子甲
- 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不同文明地方制作材料不同。由西域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先帝赐臣铠表》。经过当时中国制甲大师的改良,就有《晋书.吕光载记》描述此类铠甲中的最高品“铠如环锁,射不可入。”普通的弓箭不能射入,显然这是无论材质还是手法都是当时最好的中国锁子甲。唐代盛行,并将此甲列为13种甲制之一,西藏地区使用最为广泛,明代和清代还仍有沿用,明中后期军队大批量装备锁子甲和棉甲。还有另外一种山文甲也是锁子甲的一种。
- 11 锁子铠
- 即锁子甲。 茅盾 《虹》二:“于是我又恍惚看见穿了锁子铠,戴着铁面具的骑士涌现在这半空的彩桥上。”参见“ 锁子甲 ”。
- 12 锁子帐
- 锁子帐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uǒ zǐ zhàng,宝帐名。
- 13 榫头
- 榫,读Sǔn,(榫子、榫儿、榫头)),指器物两部分利用凹凸相接法凸出的部分(与卯眼相对)。剡木入窍也。俗谓之“榫头”。亦作“笋头”。枘 木端之入孔处,即榫舌,见“榫舌”。中国古代木艺大多采用榫接方式,其中廊桥不用一钉一铆就是采用榫接。
- 14 榫凿
- [mortise chisel] 用来凿切榫眼的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