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石读音
刻石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在石上雕刻。 2.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图画等。
引证解释
⒈ 在石上雕刻。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嶧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
唐白居易《蜀路石妇》诗:“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清龚自珍《说刻石》:“古者刻石之事有九。”
李季《菊花石》二:“林家湾前柳成荫,柳下住着刻石人。”
⒉ 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图画等。
引《南史·范云传》:“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
宋何薳《春渚纪闻·坡谷前身》:“世传山谷道人前身为女子,所説不一。近见陈安国省干云:山谷自有刻石,记此事於涪陵江石间。”
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达夫游记说内洞石壁上‘ 唐宋人的题名石刻很多,我所见到的,以庆历四年的刻石为最古’。”
国语词典
将文字或图案刻在碑碣、崖壁上。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刻石
刻石造句
- 进入石屋,叶峰就瞧见一个身穿蓝衣,粉妆玉砌的少女在为一个手持刻刀,正在雕刻石雕的老者倒酒,酒是乳白色的,散发出羊奶的香味。
- 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
- 上亲制《起义堂颂》及书,刻石纪功于太原府之南街。
- 在清代碑学书法风潮中,诸多文人书家关注北朝碑版书迹,对其中众多出自民间的刻石书法,以文人书法之“雅”融通其天真拙朴之别趣,开辟出新境界。
- 这一情形,其实和秦始皇琅邪刻石自我标榜诸言辞中所谓“皇帝之功,勤劳本事”,“忧恤黔首,朝夕不懈”,“细大尽力,莫敢怠荒”的说法大体一致的。
- 至今许多名胜古迹、佚事传闻与书法有关,匾额楹联、摩崖刻石、圣旨谏书都是一件件的艺术品。
- 听到你说话,我就立刻石化。
- 然而在秦刻石这一精神目的实现的过程中,同时也创立了一种可以使书法更长久留存的形式,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
- 因以刻石之辞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
- 秦刻石现存岱庙中,为保存最早的石刻,立于岱顶碧霞祠东的玉女池旁。
刻石相关词语
- 1 刻日
- 限定(kè rì)日期。亦指犹即日;当日。
- 2 刻薄寡思
- 刻薄寡思是一个词语,发音 kè bó guǎ sī。
- 3 刻毒
- 释义:刻薄狠毒。
- 4 刻画无盐
- 刻画无盐,读音为kè huà wú yán,是一个汉语成语,解释为精细地描摹丑女无盐。
- 5 刻露
- 刻露,读音为kè lù,汉语词语,释义为毕露,完全显露的意思。
- 6 刻深
- 刻深是一个词语,拼音kè shēn。
- 7 刻期
- 刻期是汉语词汇,拼音是kè qī,解释为在严格规定的期限内。
- 8 刻削
- 释义:1、雕刻;2、形容(山石或楼台)棱角分明;3、苛刻,严酷、4、侵害;剥夺。5、节俭。6、剪裁;删节。7、谓造语工巧,文笔峻拔。
- 9 刻苦耐劳
- 刻苦耐劳,成语,是指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 10 刻鹄类鹜
- 解释:画天鹅不成,仍有些像鸭子。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也做“刻鹘类鹜”
- 11 刻字
- 古时候人们用刀在木头或石头上雕刻出文字,而当今的人们能用多种方法在多种材料上雕刻各种字体,如:石材,木材,
- 12 刻楮
- 刻楮,典故名,典出《韩非子》卷七〈喻老〉。“ 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象,指象牙。后因以“刻楮”喻技艺工巧或治学刻苦。
- 13 刻划
- 刻划,同”刻画“。指雕刻等。见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南山逼冬转清瘦,刻划圭角出崖窾。”
- 14 刻板
- 刻板,是指:①在木板或金属板上刻字或图(或用化学方法腐蚀而成),使成为印刷用的底版。也作刻版。②比喻呆板没有变化:别人的经验是应该学习的,但是不能~地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