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讨读音
声讨的意思
词语解释:
声讨
(1) 公开谴责,用语言文字讨伐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谴责罪行,加以讨伐。
引《清史稿·安和亲王岳乐传》:“以三桂悖逆反覆,将募兵声讨, 三桂死,乃止。”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一节:“次年三月,北府兵将领刘裕、刘毅、何无忌等从京口、广陵起兵,声讨桓玄。”
⒉ 指公开谴责(敌人的罪行)。
引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二:“朱元璋竟然站在他所反对的元朝政府立场声讨敌人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元璋这一方面实在举不出张士诚什么罪状。”
国语词典
声明罪状而加以讨伐。
如:「声讨叛逆」。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声讨
声讨 (名词)
声讨的近反义词
- 反义词
- 追捧
声讨造句
- 文章说,现在,对这起杀人案中没有出手相助的旁观者进行的愤怒声讨,已经让位于对“键盘英雄”的讽刺挖苦。
- 如果李长江不辞职,我会每天写一篇声讨质检总局的文章,直到有人出来承担责任为止。
- 他们低声讨论了一会儿,谢尔脸上就流露惊喜交加的神情,看来收获巨大。
- 法兰西大革命时将皇帝和皇后都送上了断头台,激怒英奥诸国,组织联军,要声讨法人大逆不道之罪,法人虽奋起抵抗,众寡不敌,情势危殆。
- 这项方案的首席设计师是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俞教授正是去年年初“圆明园事件”的大力声讨者。
- 立刻就有人点头哈腰的奉承齐石,口口声声讨教武学。
- 随着一组组照片的曝光,舆论又开始指向南国这个战争的挑起者,抵制南货的声讨在各国响起,但也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
- 强烈声讨暴恐行径坚决维护团结稳定。
- 夏日炎炎,不是上班天;又逢周一,恨难床上眠。知了声声讨人厌,热浪滚滚令人倦。送你一道开胃菜,快乐一定把你赖。带着微笑上道,跟着好运奔跑,成功立马就到,健康非常重要,愿你。
- 他们在大会中,义愤填膺地声讨敌人。
声讨相关词语
- 1 声律
- 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三国时李登作《声类》,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
- 2 声纳
- 影响声纳工作性能的因素除声纳本身的技术状况外,外界条件的影响很严重。比较直接的因素有传播衰减、多路径效应、混响干扰、海洋噪声、自噪声、目标反射特征或辐射噪声强度等,它们大多与海洋环境因素有关。例如,声波在传播途中受海水介质不均匀分布和海面、海底的影响和制约,会产生折射、散射、反射和干涉,会产生声线弯曲、信号起伏和畸变,造成传播途径的改变,以及出现声阴区,严重影响声纳的作用距离和测量精度。现代声纳根据海区声速--深度变化形成的传播条件,可适当选择基阵工作深度和俯仰角,利用声波的不同传播途径(直达声、海底反射声、会聚区、深海声道)来克服水声传播条件的不利影响,提高声纳探测距离。又如,运载平台的自噪声主要与航速有关,航速越大自噪声越大,声纳作用距离就越近,反之则越远;目标反射本领越大,被对方主动声纳发现的距离就越远;目标辐射噪声强度越大,被对方被动声纳发现的距离就越远。
- 3 声振寰宇
- 声振寰宇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形容声威极盛。
- 4 声闻
- 声闻,梵语s/ra^vaka,巴利语sa^vaka。音译舍罗婆迦。又意译作弟子。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
- 5 声闻过情
- 声闻过情,读音shēng wén guò qíng,汉语成语,名声超过实际。出自《孟子·离娄下》。
- 6 声势浩大
- 声势浩大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ēng shì hào dà,意思是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 7 声说
- 声说,拼音shēngshuō,出自《全元散曲·四换头》,犹申说。
- 8 声誉大振
- (1) 声望、名誉大大提高 例 一曲使他声誉大振,举国公认 英 gain/win considerable name
- 9 声训
- 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推求词义的来源,以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就声音关系而言,声训可分为4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
- 10 声势
- 即名声、威望和气势 。
- 11 声腔
- 声腔,是区分传统戏曲艺术中不同品种的称谓。声腔是戏曲中的一个专用名词。一般是把戏曲中某些音乐和演唱相类似的腔调称为一种声腔,或归为一个声腔系统。中国古典戏分北杂剧和南戏两派,由于流传地域不同,逐渐形成昆山腔、弋阳腔、皮黄和秦腔等四大声腔。一种声腔流传各地,同当地剧种结合,或同各地的语言、音乐相结合,又产生出支派。如昆腔就发展出北昆、川昆、湘昆等共称昆腔系统。
- 12 声华
- 释义:声誉荣耀。
- 13 声名大噪
- 声名大噪,读音shēng míng dà zào,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 14 声援
- 释义:1.遥作支援。本用于军事。 2.用于群众活动。 3.今多指公开发表言论表示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