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读音
拉祜族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拉祜纳、拉祜西、拉祜普。人口30.4万。主要聚居在云南·澜沧和孟连两地,其余散居在双江、耿马等地。
引证解释
⒈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拉祜纳、拉祜西、拉祜普。人口30.4万。主要聚居在云南澜沧和孟连两地,其余散居在双江、耿马等地。
国语词典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临沧、思茅两地区,人口约四十一万。以农、牧、手工业为生。家庭多行一夫一妻制。男子婚后从妻居三年,或终身入赘。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拉祜族
拉祜族造句
- 拉祜文的应用曾对拉祜族产生重要影响。
- 据来自拉祜族的消息称,三人死亡:一名警长及两名士兵。
- 十二个少数民族—傣族、爱呢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阿佤族、瑶族、回族、壮族、彝族、白族、和苦聪族—和大多数汉族人口住在一起。
- 目前在国内外使用三种不同的拉祜语拼音文字:云南拉祜族文字试行方案、拼音文字方案、马提索夫文字方案。
- 拉祜族舞蹈多属广场舞,一般由男子吹弹乐器在前引导,女子列队环舞于外围。
- 进入民族村寨可体验傣族、基诺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佤族等多种少数民族热情好客、风格各异的民风民俗。
- 西南地区的彝族、哈尼族、纳西族、拉祜族、土家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中,存在着浓厚的虎图腾崇拜信仰,其中尤以云南双柏县彝族的虎崇拜最具特色。
- 彝族、拉祜族则用葫芦作为声箱,所以人们称它为“葫芦笙”。
- 一个拉祜族佤士兵和两名佤联军战士死在此次冲突,据说双方数人受伤。
- 当地民团由大其力地区的村庄中的拉祜族,阿卡族和掸族组成。
拉祜族相关词语
- 1 拉練
- 部队离开营房基地,到野外进行行军、宿营和实弹射击等科目,是一种模拟实战的训练。拉练是部队的一项训练内容,在野战部队很普遍,就是与紧急集合相结合,把部队全员单兵装备,拉到野外进行机动训练的一种方式,有时候还会在拉练过程中结合多项多内容多科目的训练。
- 2 拉曼人
- 拉曼人这词是出现在摩尔门经中并且原本是形容拉曼的後裔,李海的头生长子 以及他的跟随者.。
- 3 拉美西斯二世
- 拉美西斯二世;希腊语: αμέσσης, (公元前1303年2月21日-公元前1213年7月)塞提一世之子,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第三位法老,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建筑家,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也被称为拉美西斯大帝,希腊人称他为奥斯曼狄斯。
- 4 拉羊子
- 派辎重车去拉取对方资源。
- 5 扒拉
- 扒拉,东北方言,指用手或其他工具,把东西挪开。
- 6 拉开
- 拉开,指从关闭的位置上移开;拉上或拉下(帘子)。如拉开抽屉。
- 7 拉开帷幕
- 表述事件开始。
- 8 拉下脸
- 拉下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āxià liǎn,是指不顾情面。也指露出不高兴的表情。
- 9 拉不下脸
- 拉不下脸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碍于情面,不能拒绝或不便开口。出自王朔《浮出海面》。
- 10 拉槽机
- 用于生产木桶专用,也叫拉缝机,也有人称作木桶大小头修边机。
- 11 拉洋片
- 拉洋片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1人。使用的道具为四周安装有镜头的木箱。箱内装备数张图片,并使用灯具照明。表演时表演者在箱外拉动拉绳,操作图片的卷动。观者通过镜头观察到画面的变化。通常内置的图片是完整的故事或者相关的内容。表演者同时配以演唱,解释图片的内容。
- 12 卡拉哈里沙漠
- 卡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属非洲南部内陆干燥区,也称作“卡拉哈里盆地”,是非洲中南部的主要地形区。
- 13 拉呱儿
- 聊天,闲聊。
- 14 拉长
- 工厂里面分了几条生产线,有装机、修理、丝印、质检、包装。生产线在工厂里面称为“拉”,每条“拉”都有人负责,负责的就称“拉长”。英文:flow line(流水线)中的line(线)音译: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