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马读音
拒马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种可以移动的障碍物,古时用以防骑兵,故名。
引证解释
⒈ 一种可以移动的障碍物,古时用以防骑兵,故名。 唐代有“拒马枪”, 明代有“拒马木”,现代拒马用圆木或钢材交叉连接成架,四周张设有刺铁丝,有菱形、矩形和三角形,用以堵塞道路,阻止敌方人马、车辆的行动。
引《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彦贞之兵施利刃於拒马,维以铁索;又刻木为兽,号‘捷马牌’;以皮囊布铁蒺藜于地。”
《宋史·吴璘传》:“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
刘忠《上党大捷》:“主要地段敷设有地雷,交通要道设置有拒马。”
国语词典
一种可以搬动的障碍物。古时以木架置以长枪,锋刃朝外,用以防御骑兵攻击,故称为「拒马」。今则以木条或钢材纵横交叉成架,再钉上刺铁丝,置于要地或示威、暴动场所,以阻拦行人或车辆通过。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拒马
拒马造句
- 容城县境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南拒马河下游南岸,在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属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
- 杨六郎镇守的古三关,即淤口关,瓦桥关和益津关,就在雄州和霸州之间的拒马河河段上,实际上是拒马河上的水关。
- 波兰弓箭兵身穿轻甲,装备大盾,能够在阵前设置拒马尖桩,令敌军骑兵望而生畏。
- 胡阳果真大胆,居然将十万大军分别布置在野王的南门、西门,北门,大营连绵十里,遍设拒马、鹿砦、铁蒺藜。
- 徐庶自己则带着剩余的士卒在细柳庄附近修筑防御工事,包括摆放鹿柴拒马、挖掘战壕、陷阱、藏兵洞、提前埋设轰天雷等等。
- 没等围城的敌人反应过来,比尔见亚军团的步兵就用斧头和撞槌劈开了斯茨克尔的围城拒马,清理出了进攻的道路。
- 为防御骑兵突袭,他们通常在阵前设置拒马尖桩,令敌军望而生畏。
- 北支为白沟河水系,主要支流有南、北拒马河、小清河、琉璃河、中易水、北易水等。
- 尽管敌人数量众多,帝国士兵脸上却毫无惧色,前有壕堑拒马长枪巨盾,后有重炮火铳强弓硬弩,如此坚固的防线根本不是毫无组织的日军所能突破的。
- 拒马源泉的水温基本与外界温差大而雾气蒸腾。
拒马相关词语
- 1 拒塞
- 拒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ù sāi,是指扼守边关。
- 2 拒逆
- 拒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ù nì ,是指违抗。
- 3 拒却
- 亦作“ 拒却 ”。 拒绝;推却。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公始至, 恩 绣胸背,持刺上谒,公拒却之,然亦未遽诵言罪恩也。”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其门下生﹞愿有以为公寿,公固闭阁不与通。日召其故人饮酒,故人有稍稍言及者,益拒却之。” 叶圣陶 《倪焕之》三一:“如果实在不得空,今天来明天去也好,但拒却是不行的。”
- 4 拒讳
- 拒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ù huì ,是指拒不承认,隐瞒。
- 5 拒止
- 阻塞,遏止。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接过客俗子,绝口不挂时事,务为崇深,以拒止嫉妬之口。”
- 6 拒辙
- 《吉水县志·卷三十四·人物志·宦业》页三十:“杨黻,永乐进士,授御史,仁宗即位,上疏言十事。擢卫王府右长使,尽心献替,未尝苟取一钱。宣德初卒。(省志)通志按云:白志作卞祖随,林志人物志皆作黻,字民服。考登科录永乐乙未进士有杨黻,无卞祖随。今从林志。”
- 7 拒后
-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 先主 闻 曹公 卒至,弃妻子走,使 飞 将二十骑拒后。”《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拒后,即古之殿也。”
- 8 拒隘
- 拒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ù ài,是指拒险。
- 9 拒斧
- 拒斧是汉语词汇,拼音是jù fǔ,解释为螳螂。
- 10 拒敌
- 释义:1、解释为抗拒敌人。2、抵挡、抵抗。
- 11 拒轮
- 犹拒辙。 唐 元稹 《贺裴相公破淮西启》:“投石之卵虽危,拒轮之臂犹奋。”
- 12 拒阸
- 拒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ù è,是指拒守险狭之地。
- 13 拒扞
- 拒扞亦作“ 拒捍 ”。 抵抗,抗拒。出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十九年夏, 雒城 破”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蜀 陈术
- 14 拒物
- 拒物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ù wù,是指拒绝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