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箫读音
玉箫的意思
词语解释:
玉制的箫或箫的美称。
人名。传说唐韦皋未仕时,寓江夏姜使君门馆,与侍婢玉箫有情,约为夫妇。韦归省,愆期不至,箫绝食而卒。后玉箫转世,终为韦侍妾。事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三。后多借指姬妾。
人名。传说唐韦皋未仕时,寓江夏姜使君门馆,与侍婢玉箫有情,约为夫妇。韦归省,愆期不至,箫绝食而卒。后玉箫转世,终为韦侍妾。事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三。后多借指姬妾。
引证解释
⒈ 玉制的箫或箫的美称。
引《晋书·吕纂载记》:“即序胡安据盗发张骏墓,见骏貌如生,得真珠簏、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簫。”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三:“玉簫和我神,金醴释我忧。”
宋齐愈《八宝妆》词:“惆悵夜久星繁,碧云望断,玉簫声在何处?”
清纳兰性德《眼儿媚·又咏梅》词:“玉簫吹梦,金釵划影,悔不同擕。”
⒉ 人名。传说唐韦皋未仕时,寓江夏姜使君门馆,与侍婢玉箫有情,约为夫妇。 韦归省,愆期不至, 箫绝食而卒。后玉箫转世,终为韦侍妾。事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三。后多借指姬妾。
引宋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词:“身是客,愁为乡。算玉簫犹逢韦郎。”
清秋瑾《翠楼怨·题王泽寰亡姬吴氏遗像》词:“但恐玉簫难再,愁煞韦皋。”
国语词典
一种乐器,为玉制的箫。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玉箫 (霹雳布袋戏虚拟人物)
玉箫 (汉语词汇)
玉箫造句
- 卫庄喟然长叹,捧一支玉箫,临风奏一曲相思,曲音婉转,荡气回肠,满腔情愫都随着箫音飘荡四方。
- 三界之独破苍天神途战记之帝玉箫。
- 坐在粼粼前行的车上,玉箫努力探出头,拼命往回看去,一边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说着。
- 第二层,都是玉箫金管,古玉古玩,粗估价值就有数千两,她也拿了全部投入大江之中,观者都快吓昏了。
- 神途战记之帝玉箫写作进程新书上传。
- 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
- 白衣少女突然抬起手臂将玉箫放到嘴边,立刻清耳悦心的箫声布满了整个黑夜。
- 陆紫娟手捧玉箫吹了起来,她吹的是《钱塘破阵乐》箫音悦耳,充满杀阀之声,似乎金石丝竹之音全从这一管玉箫中奔涌而出,阵阵铿锵之声令人激动。
- 但见她青丝如瀑,垂下到蛮腰,雪白的柔荑手持玉箫,对着红薄樱唇,吹出一道道虚无缥缈的符篆之文,笛声十分幽沉。
- 如云之润则是收起手中的玉箫,莞尔一笑,道“下面的竞争小女子就不参与了。
玉箫相关词语
- 1 玉嵯峨
- 玉嵯峨,汉语词语,拼音是yù cuó é,比喻高洁的形象。
- 2 玉海
- 《玉海》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编撰者是南宋的王应麟,《玉海》,204卷。南宋王应麟私撰。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该书对宋代史事大多采用“实录”和“国史日历”,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卷末还附有《辞学指南》四卷,并有辑者所作《诗考》及《诗地理考》等13种。
- 3 玉关情
- 玉关情是一个词语,读音yù guān qíng,指戍边征人思乡之情,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班超》。东汉时期,大将军班超奉命驻守西域边关,抵御匈奴等入侵,守边关31年,匈奴闻之胆颤心寒,不敢冒然出兵。班超年迈,思念中原的家人,于是上书汉和帝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汉和帝于是下诏召他回乡养老。后遂以“玉关情”指戍边征人思乡之情。
- 4 玉成其美
- 玉成其美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成全某件好事。
- 5 玉瀣
- 玉瀣,读音是yù xiè,汉语词语,美酒名也指秋露。
- 6 玉屏风
- “玉屏风”亦为中药名。玉屏风为中药名方,出自元代医家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一书,由防风、黄芪、白术(炒)三味中药组成。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研究还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现代临床在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收载于《中国药典》。
- 7 玉门
- 玉门,宫阙,帝阙。出处《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背玉门以犇骛兮,蹇离尤而干诟。”王逸注:“玉门,君门。”
- 8 玉体
- 释义:敬辞,犹言尊贵的身体。美女的身体。
- 9 玉清
- 6.宫殿名。
- 10 玉璞
- 商代器物,长15厘米,宽13厘米 1984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 自然砾石,不规则形,表面呈栗红色,质地坚硬。一面将玉皮磨平,皮下为浅 黄色。挑选玉料的常见方法是从河沟内将采集的标玉磨去玉皮以观察玉的质地。该玉料未经进一步加工,故称“玉璞”。
- 11 玉色
- 玉的颜色。比喻容色不变。比喻坚贞的操守。比喻美貌。借指美女。尊称帝王容颜。对他人容颜的敬称更多,犹言尊颜。莹白色。绘画上称粉绿色为玉色。
- 12 玉塞
- 古玉器名。已知在汉代有九窍塞,即填塞或遮盖死者身上九窍的九件玉器。这九件玉器在河北满城两座汉墓中都有出土。
- 13 玉洁
- 玉洁,词语,拼音为yù jié。是洁白无瑕、德操高洁的意思。
- 14 玉局观
- 宋代著名的道观。设于玉局化。在今四川成都市北。《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六年》:“蜀主诏于玉局化设道场”;胡三省注引宋彭乘《修玉局观记》:“后汉永寿元年,李老君与张道陵至此,有局脚玉牀自地而出, 老君升坐,为道陵说《南北斗经》,既去而坐隐,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苏轼﹞在 永州不多时,赦书又到,召还提举玉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