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昂读音
趾高气昂的意思
词语解释: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趾高气昂造句
- 这天,黄彪河正在大街上趾高气昂地闲逛,突然从斜刺里跑出一个面目黧黑、穿得跟个乞丐似的男子,一砖头将黄彪河拍到在地,随即一溜烟跑没影了。
- 她一副趾高气昂、目中无人的样子,好像自己是女王。
- 远处,一穿着刻丝泥金银如意云纹缎裳,面带俊秀稚嫩之气的少年趾高气昂地走来,随即便迎来一阵雍容华贵之风,身后随着四名壮汉,个个身材魁梧,霸气外露。
- 冷艳的小姑娘说话都像是在用鼻孔,看那双趾高气昂,蔑视万物的眼睛,王天尤其恶俗。
- 萧云回来后趾高气昂地命令着其他的人为她做这做那,月幽一问才知道萧云居然是黑铁六星的战士。
- 这让唐老七一度趾高气昂的在家族会议上表达了自己的宏图大志,当年的那一场家族大会,可是让唐老七记忆犹新。
- 幸好之后从复活点走出来的‘大刀无敌’等人,斥退了这些普通玩家,然后他们几人便趾高气昂,如同打了胜仗一般的拥戴者秦虹,从复活点来到了建邺城东门。
- 也许在有的人眼里,放弃与坚持,结果都是一样。可我毅然选择后者,就算输,就算死,也要趾高气昂。我想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和我们很像,抱着自己的坚持和勇气,不肯妥协,不肯倒下。裟椤双树。
- 小女仆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突然过来将贝露抱住秋叶胳膊的手拉开,自己抱住后趾高气昂的道“我、我现在已经是主人的小老婆了,他自然会带我。
- 左宽很是看不上杨晓,他平时里就对将军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对他们这些军汉更是趾高气昂,不屑一顾。
趾高气昂相关词语
- 1 趾气高扬
- ]语本《左传·桓公十三年》。春秋时,楚国的屈瑕带兵讨伐罗国,大夫斗伯比前往送行,返回时对车夫说∶“莫敖(屈瑕字)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意思是屈瑕一定会打败仗,因为他走路脚抬得很高,说明他骄傲轻敌,意志也不坚定。结果楚军果然大败。成语即由此而来。清代孔尚任《桃花扇·设朝》∶“旧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气扬,廿四考中书模样。”
- 2 趾疣
- 跖疣是发生在足跟、跖骨头或跖间的寻常疣,是由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皮肤新生物。
- 3 跂趾
- 跂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í zhǐ ,是指踮起脚跟。
- 4 跰趾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研究室调查推测,瓣状甲这种遗传性状可能是5000年前华夏民族就有的一个生理性状,也可能是某个已融入汉族的古代少数民族的生理特征,但要想归根到哪个民族所特有的,那就很难去考证了。
- 5 跼高蹐厚
- 跼高蹐厚是一个成语,拼音是 jú gāo jí hòu,本指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
- 6 踏高橇
- 亦作“ 踏高蹻 ”。踩高跷。 明 徐渭 《为杭人题画》诗之二:“一处飞槌一踏橇,锣声鼓韵走儿曹。”自注:“右打流星槌及踏高橇者。” 清 顾禄 《清嘉录·新年》:“置丈许木於足下,可以超乘,谓之踏高蹻。”参见“ 踏跷 ”。
- 7 踏高蹻
- 1.见"踏高橇"。
- 8 蹇视高步
- 蹇视高步,拼音为jiǎn shì gāo bù,汉语成语。犹言昂首阔步。作谓语、定语;指昂首阔步。
- 9 躧高桡
- 难度系数高,危险系数更高,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
- 10 躧高蹻
- 亦作“蹝高桡”。杂戏名,踩着有踏脚的木棍,边走边表演。 明 贾仲名 《元宵赏灯》套曲:“乔三教喜动清乐,醉八仙快躧高桡。”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杂耍之技,来自四方……置丈许木于足下,可以超乘,谓之躧高蹻。”
- 11 身高
- 身高是指从头顶点(v)至地面的垂距,一般以厘米(cm)作单位,也较经常用“米”(m)。 身高是对人体纵向部分的长度,源于人体的纵向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女孩比男孩身高发育的早,在12-13岁为快速增长时期,到19-23岁开始停止增长,而男孩身高发育的晚,在15-16岁为快速增长时期,到20-24岁停止增长,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民族种族、内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龄18岁比11岁者平均高出5厘米)、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等。
- 12 身高尺
- 用来测量身高的尺子。
- 13 趾尖点
- 离足后跟点最远的足趾的端。
- 14 趾趾
-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解三娘》:“顷之又来,羣从者皆闻履声趾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