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谐读音
俳谐的意思
词语解释:
俳谐
(1) 诙谐戏谑;诙谐戏谑的言辞
英
引证解释
⒈ 诙谐戏谑;诙谐戏谑的言辞。
引《北史·文苑传·侯白》:“﹝侯白﹞通侻不持威仪,好为俳谐杂説。”
《新唐书·敬播传》:“尝集俳谐十五篇,为太子欢。”
宋陆游《容斋燕集诗序》:“方子之饮酒也,俳谐者箕倨,角抵者裸裎,子何以不怒?”
朱自清《短诗与长诗》:“周君所译的日本诗底特色便在牠们的淡远的境界和俳谐的气息。”
国语词典
诙谐、嘲戏。
如:「俳谐文」。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俳谐
俳谐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诙谐
俳谐造句
- 济豺獭之譬,虽似俳谐,然其义旨,有可求焉。
- 日本古代和歌界就将与典雅的正统和歌相对而言的,具有卑俗滑稽性的和歌,称作“俳谐歌”,并专设独立的部类。
- 夜半亭,即江户时代俳谐的一个流派,一世为早野巴人,师从蕉门十哲之一的宝井其角,号夜半亭宋阿。
- 从袁淑的性格谈起,分析其“为人”与“为文”的相关性,并以俳谐文为例论述其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与文章特色。
- 日本俳谐诗人松尾芭蕉所提倡的俳谐理念“不易流行”,实际上是在讲求俳谐的风体。
- 于是,在三十岁那年的春天,芭蕉遵循俳谐诗人的传统,出门旅行。
- 在禅宗“戏言近庄,反言显正”的思维方式影响下,词人创作出不少具有讽刺意味的俳谐词。
- 通过对大量词作的禅学观照,发现禅宗的影响是不少俳谐词呈现幽默诙谐风格的重要背景来源。
- 这些俳谐文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可以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文体的发展变化、文人的思想观念等方面找到其原因。
- 南北朝时期,一些南朝文人模拟公文形式创作了许多俳谐文。
俳谐相关词语
- 1 俳谐体
- 俳谐体,汉语词语,读音pái xié tǐ,指旧时诗文中内容诙谐的游戏之作。
- 2 俳谐文
- 俳谐文,读音pái xié wén, 是指内容诙谐、用以讽喻嘲谑的文字。
- 3 俳文
- 俳文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是pái wén,是指俳谐文。
- 4 俳回
- 俳回,读音pái huí ,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徘徊。
- 5 俳佪
- 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 6 俳赋
- 俳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文体。赋体的一类。即骈赋。以句尾有韵脚而别于骈文。“俳”的本义是游戏。宋代称对句为“俳语”,因称注重对仗的赋为“俳赋”。“骈”即对偶的意思,所以又称之“骈赋”。魏文帝曹丕说“诗赋欲丽”(《典论·论文》),表明汉末魏初作赋追求词藻华丽的趋势。其结果是讲究对偶,以为丽辞,“至魏晋群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厘”(《《文心雕龙》·丽辞》)。到南朝齐、梁后,崇尚声律,于是词藻、用事、声律都通过对偶字句表现出来,对偶更为工巧。所以元代祝尧总结说:“建安七子,独王仲宣(粲)辞赋有古风。至晋陆士衡(机)辈《文赋》等作,已用俳体。流至潘岳,首尾绝俳。迨沈休文(约)等出,四声八病起,而俳体又入于律矣。徐(徐□、徐陵)、庾(庾肩吾、庾信)继出,又复隔句对联,以为骈四俪六;簇事对偶,以为博物洽闻;有辞无情,义亡体(指古赋)失。此六朝之赋所以益远于古。”其论大体中肯。
- 7 俳语
- 俳语,汉语词汇,指戏笑嘲谑的言辞,出自《新唐书·李实传》。
- 8 俳调
- 俳调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ái diào,是指戏谑调笑。
- 9 俳倡
- 俳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ái chàng ,是指俳优倡伎或杂戏乐舞。
- 10 俳丽
- 俳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ái lì,是指对偶骈俪。
- 11 俳偶
- 俳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 pái ǒu,是指对偶骈俪。
- 12 俳体
- 俳体是词语,拼音pái tǐ ,释义为骈体文;即俳谐体。
- 13 俳句
- 俳句是中国古代汉诗的绝句这种诗歌形式经过日本化发展而来。同时在日本以每日小诗的形式发展。
- 14 俳优
- 俳优和相声之间不能简单的画上等号。二者确有相似之处,且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