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衙读音
公衙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公牙"。 2.封建时代的衙门。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公牙”。封建时代的衙门。
引《旧唐书·舆服志》:“京文官五品已上,六品已下,七品清官,每日入朝,常服絝褶,诸州县长官在公衙,亦准此。”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公牙》:“近代通谓府廷为公衙,公衙即古之公朝也,字本作‘牙’……或云:‘公门外刻木为牙,立子门侧,以象兽牙。军将之行,置牙竿首,悬旗于上。’其义一也。”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近代通谓府庭为公衙,即古之公朝也,字本作‘牙’。 《诗》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掌武备,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牙旗……是军中听号令,必至牙旗之下,称与府朝无异。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而为衙。”
元施惠《幽闺记·图形追捕》:“讼简公衙静,民安士庶称。”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公衙
公衙相关词语
- 1 公役
- 公役是一个词语,读音gōng yì,指为国家承当的义务劳动。
- 2 公映
- 公映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影片公开的上映,一般多指电影作品。
- 3 公约数
- 公约数,亦称“公因数”。它是一个能被若干个整数同时均整除的整数。如果一个整数同时是几个整数的约数,称这个整数为它们的“公约数”;公约数中最大的称为最大公约数。对任意的若干个正整数,1总是它们的公因数。
- 4 公移
- 公移,gōng yí,意为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出自《儒林公议》。
- 5 公揖
- 公揖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ōng yī,是指向众人所行的作揖礼。
- 6 公爷
- 巴金 《探索》:“那个时候我不过四五岁,人们叫我‘四公爷’(即四少爷),我父亲在二堂审案,我常常站在左侧偏后旁听。”
- 7 公种
- 公种,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供配种用的雄性牲畜。
- 8 公畜
- 雄性牲畜,畜牧业上通常指留种用的雄畜。能在早期的人工授精,精液稀释的目的是单纯为了增加精液的容量,以便为更多的母猪输精,从而提高公畜的配种效能。
- 9 公徒
- 释义:1、诸侯的步兵。2、指乡勇。3、指刑罚。
- 10 公税
- 1.官家所收赋税。
- 11 公塾
-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下》:“各乡亦分设家塾、公塾,无论贫富皆习读书习艺。”
- 12 公牛
- (1) 古指官牛,后指雄性的牛 英 bull
- 13 公旬
- 1.古代人民为统治者每年所承当的无偿劳役。
- 14 公学
- 与公立学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