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讽读音
诵讽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讽诵﹐吟咏。
引证解释
⒈ 讽诵,吟咏。
引三国魏嵇康《难自然好学论》:“以诵讽为鬼语,以‘六经’为芜秽。”
唐康骈《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文皇帝所著之书,有理国理身之要,披閲诵讽,不离於口。”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诵讽
诵讽相关词语
- 1 诵功
- 诵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sòng gōng,意思是颂扬功德;宣扬功绩。
- 2 诵呗
- 南朝 梁 沉约 《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又 天监 三年,一夏违和,於昼日眠中见 虚空藏菩萨 ,即自围绕诵呗,呗声彻外,眠觉,所患即除。”
- 3 诵味
- 吟诵玩味。《晋书·文苑传·袁宏》:“ 宏 应声答曰:‘感不绝於余心,愬流风而独写。’ 珣 诵味久之,谓 滔 曰:‘当今文章之美,故当共推此生。’” 宋 李觏 《<礼论>序》:“予幼而好古,诵味经籍,窥测教志,然卒未能语其纲条,至于今兹年二十四,思之熟矣。”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汉官名》:“ 汉 官名既古雅,故书於史者,皆可诵味。”
- 4 诵叹
- 诵叹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òngtàn,指赞颂,赞叹。
- 5 诵斥
- 诵斥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òng chì ,意思是公开斥责。
- 6 诵读
- 诵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òng dú,释义为念;熟读;背诵。亦指诵读诗文时读出声音来。出自《三国志·吴志·阚泽传》。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道耳道心道,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 7 诵説
- 1. 传述解说。《荀子·致士》:“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説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 梁启雄 释:“伯兄曰:‘不陵不犯,即善守师説之意。’按,《修身》:‘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就是这‘不陵不犯’的意思。”《汉书·东方朔传赞》:“﹝长老贤人﹞皆曰 朔 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説,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2. 讽诵讲说。 唐严郢 《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铭》:“后学升堂诵説,有法者非一,而沙门 惠朗 ,受次补之记,得传灯之旨,继明佛日,绍六为七,至矣哉!” 明方孝孺 《送凌君入太学序》:“今之士不然,所习者未脱乎剽窃、诵説之间,而充焉以为足。”
- 8 诵絃
-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 9 叹诵
- 吟诵。《隶释·汉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垂流亿载,世世叹诵。”
- 10 讨诵
- 讨诵,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讲习诵读。
- 11 涂歌邑诵
-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
- 12 讬讽
- 讬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uō fěng ,亦作“ 托风 ”。 寄托讽喻。
- 13 诵志
- 诵志是汉语词汇,读音为sòng zhì,意思是诵读不忘。
- 14 诵诤
- 谏诤。《新唐书·褚遂良传》:“帝既平 高昌 岁调兵千人往屯, 遂良 诵诤不可,帝志取西域,寘其言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