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藻读音
翰藻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文采,辞藻。
引证解释
⒈ 文采,辞藻。
引汉王粲《砚铭》:“墨运翰藻,荣辱是若。”
《新唐书·李百药传》:“翰藻沉鬱,诗尤其所长。”
章炳麟《文学总略》:“是皆名理之言,诸子之鼓吹也,而以精富才藻为目,足知晋时所谓翰藻者,正在此类。”
国语词典
文采辞汇。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翰藻
翰藻相关词语
- 1 翰海
- 【基本解释】 地名,蒙古高原东北的北海。
- 2 翰林学士
- 翰林学士,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此后地位渐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为翰林学士之职。清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无单称翰林学士官。
- 3 翰林子墨
- 翰林子墨,典故名,。“ 雄从至射熊馆 ,还,上《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 翰林 以为主人, 子墨 为客卿以风。”后因以“翰林子墨”泛指辞人墨客。
- 4 翰飞戾天
- (1) 飞到高空。比喻仕宦的飞黄腾达 英 flies up to heaven
- 5 翰墨缘
- 本书通过书法,向读者畅说书法间架、血脉、神气,乃至双管齐下之绝学等知识,同时详细叙说了以丹力、禅法和剑道入书等内容,显示了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
- 6 翰林院
- 然而,成为翰林学士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 7 翰飞
- 翰飞,读音是hàn fēi,汉语词语,释义是高飞,出自《诗·小雅·小宛》。
- 8 翰音
- 《文选·张协<七命>》:“封熊之蹯,翰音之跖。” 吕延济 注:“翰音,鸡也。”
- 9 翰苑
- 4、村名。隶属福建省安溪县尚卿乡,在乡政府驻地西侧1公里处。村名以李姓为主。
- 10 翰学
- 翰林学士的简称。
- 11 翰墨林
- 笔墨之林。比喻文章汇集之处,犹文坛。
- 12 翰池
- 指笔砚。
- 13 翰墨
- 历代名家翰墨如:王羲之、顾恺之、张旭、怀素、颜真卿、苏轼、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王铎、邓石如、沈曾植、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沈尹默、于右任、李志敏、林散之、启功、舒同等。
- 14 翰林
-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