涯津读音
涯津的意思
词语解释:
边际。
引证解释
⒈ 边际。
引明刘基《悦茂堂》诗:“诛求与剥削,浩荡无涯津。”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涯津
涯津相关词语
- 1 涯限
- 边际;限度。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韦雍州致仕表》:“一旦攀附,遂无涯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止足》:“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止,为立涯限尔。”
- 2 涯灌
- 岸边丛木。《文选·郭璞<江赋>》:“繁蔚芳蘺,隐蔼水松,涯灌芊萰,潜荟葱茏。” 李善 注:“涯灌,厓侧丛生也。” 李周翰 注:“涯,岸也,水木杂生曰灌。”
- 3 涯检
- 限制,管束。《新唐书·李元紘传》:“ 元紘 当国,务峻涯检,抑奔竞,夸进者惮之。”
- 4 涯角枪
- “海角天涯无对”,出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
- 5 涯词
- 只见于宋代,它如何演唱,缺乏记载,只能从宋代傀儡戏中窥知其大概。
- 6 延平津
- 诗歌《延平津》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汪遵以西晋时期双剑化龙的典故为题材,以宝剑比喻人才,表明自己有志报国、大显身手的强烈愿望。
- 7 延津剑
- 延津,古代津渡名。 晋时属延平县 (今福建省南平市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 丰城令雷焕得龙泉、太阿两剑,以其一与张华 。后华被诛,剑即失其所在。 雷焕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后遂以“延津剑” 指龙泉、太阿两剑。
- 8 延津宝剑
- 宝剑 : 原指稀有而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
- 9 延津剑合
- 延津剑合,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最早记载于《晋书·张华传》,唐王勃在名篇《滕王阁序》中所写“龙光射牛斗之墟”,即指这一典故。后比喻因缘会合。
- 10 延津
- 即延平津。相传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分离后于此会合化龙而去。借指别后重逢之地。
- 11 延津之合
- 延津之合,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比喻因缘会合。同“延津剑合”。
- 12 杨子津
- 即 杨子渡 。杨,通“ 扬 ”。 明 高启 《忆远曲》:“ 杨子津 头风色起,郎帆一开三百里。”参见“ 杨子渡 ”。
- 13 涯度
- 指意义的广度和深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子云 属意,辞人最深,观其涯度幽远,搜选诡丽;而竭才以钻思,故能理赡而辞坚矣。” 范文澜 注:“涯度幽远,义深也。”
- 14 涯略
- 鲁迅《古小说钩沉序》: “虽丛残多失次第,而涯略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