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鬣读音
鳞鬣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龙的鳞片和鬣毛。
代称龙。
代称鱼。
代称松树。鳞喻松树皮,鬣喻松针。
引证解释
⒈ 指龙的鳞片和鬣毛。
引清王士禛《龙门阁》诗:“鳞鬣中怒张,风雨昼晦昧。”
亦指鱼的鳞片和背鳍。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鳞语·黄雀鱼》:“海人譟而惊之,化者十五,鳞鬣不开者不全化矣。”
清李元《蠕范·物候》:“鱖……形扁而腹圆,大口大目,细鳞有斑彩,其斑雄明雌暗,皆有鬐鬣,鳞鬣皆圆,黄质黑章。”
⒉ 代称龙。
引宋欧阳修《和出省》:“共向丹墀侍临选,莫惊鳞鬣化风雷。”
⒊ 代称鱼。
引五代齐己《池上感兴》诗:“碧底红鳞鬣,澄边白羽翰。”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艺语·诸家画品》:“有官能者, 香山千户小旗,生有巧思,欲与林良抗衡,所画鳞鬣亦精絶。”
⒋ 代称松树。鳞喻松树皮,鬣喻松针。
引明吴承恩《画松》诗:“鳞鬣如有声,飢蛟对相语。”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鳞鬣
鳞鬣相关词语
- 1 鳞鳍
- 鱼的鳞片和鳍
- 2 鳞伤
- 形容伤痕如鱼鳞一样多。
- 3 鳞臻
- 犹鳞集。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中:“行客感其华丽,竞为诗题於墓树,栉比鳞臻。”
- 4 鳞爪
- 唐朝长庆年间,白居易请诗人元稹、刘禹锡、韦楚客到家里做客,谈论南京盛衰旧闻,建议赋诗饮酒,以《金陵怀古》为题作诗。当时,刘禹锡因官场不得志,倒满了一杯酒,酒刚喝完,就作一首《西塞山怀古》,怀古叹今,意味深长。白居易赞叹道:“我们四人一起探寻诗的精蕴,犹如同去深水里抓龙,你先做成了好诗,好比先压得了龙下巴下面珍贵的宝珠,余下的只有一些鳞片和四爪,还有何用?” 以后“鳞爪”比喻没有一点用处的东西。
- 5 鳞皮
- 覆盖着鳞片的皮。
- 6 鳞罗
- 鳞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ín luó,是指鱼鳞般地排列。
- 7 鳞漦
- 龙沫。《汉书·叙传上》:“《震》鳞漦于 夏 庭兮,帀三正而灭( 周 )﹝ 姬 ﹞。”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易·震》为龙,鳞虫之长也。 漦 ,沫也。”参见“ 龙漦 ”。
- 8 鳞虫
- 鳞虫我国古代所称的“五虫”之一。始见于《大戴礼记·易本命》成形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
- 9 鳞光
- 鳞光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ín guāng,解释是鳞片所折射的鲜艳光彩。
- 10 鳞集
- 释义:群集。
- 11 鳞皴
- 像鳞片般的皲皮或裂痕。 唐 袁高 《茶山》诗:“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 宋 范成大 《巫山高》诗:“ 西真 功高佐 禹 迹,斧凿鳞皴倚天壁。”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轩姿古镜黑如漆,锦华鳞皴秋雨湿。”
- 12 鳞角
- 鳞角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ín zhì,意思是犹言鳞次栉比。
- 13 鳞甲
- 鳞甲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铠甲,在古代各文明国度的军队中,都有鳞甲的出现。世界各地的民族不约而同地发明鳞甲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片金属易于加工,且不同地区其防护性能各不相同;就连多穿亚麻制护甲的埃及、亚述等国的士兵,亦不排斥鳞甲。不过,西欧中东古典时代早期的鳞甲远不能与中世纪的同类相比:如波斯士兵穿着的鳞甲,只是简单地把金属片缝在衣服上--这样的甲胄,在实战中的防护力可想而知。
- 14 鳞集仰流
- 鳞集仰流,汉语成语,发音 lín jí yǎng liú ,解释为如鱼群迎向上流,比喻人心归向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四面风德,二方之君鳞集仰流,愿得受号者以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