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好利读音
急功好利的意思
词语解释:
急功好利
(1) 急于求得成功,只图近期得利,形容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英
引证解释
⒈ 见“急功近利”。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急功好利
急功好利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急功近利
急功好利造句
- 苗长老急功好利,擅自行动,显些误了本教大事,将来回到总坛,自行到刑堂领罚吧!
- 常人急功好利,多求功法而不研求功埋,东究西参而自耗光阴,不识纲举目张之道理,究小法而失大法,如黑夜登程,车奔西撞,何日才能觅着正途。
- 急功好利,夸大事实。
- 这与魔兽一族的脾性不符,它们并不是如此急功好利的种族。
- 郡守是个急功好利的人,听了她的话,心中一动,嘴里却还是说再不走就叫人打你出去。
- 修炼魂技并不容易,不要急功好利,要循序渐进。
- 他十分清楚,暗组首领的急功好利,许是没有彻底将这家人近些年来的情况都查探清楚,就提前上报主上了。
- 当然了,也是何明急功好利,冲动的性格使然。
急功好利相关词语
- 1 急功近名
- 【近义词】:急功近利 【反义词】:高瞻远瞩 【语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急于求成 【英文】:be eager for quick success and false fame
- 2 急公
- 急公,汉语词语,读作jí gōng,意思是热心公益。
- 3 急递铺
- 急递铺是我国元、明、清时期专司传递官方文书的通信组织。接力传送,昼夜不停,是急递铺通信的显著特点。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设置急递铺,它成为专一的、全国性的官方通信组织,除传递官方文书外,并不担负驿站所承担的运送物资和接待过往官员的任务。《元史·兵制》称:“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至元九年(1272年)曾一度改名为“通远铺”,不久仍恢复旧称。元代每10里、15里或25里设一急递铺,形成沟通全国的通信网络。铺兵昼夜不分,在铺值班,遇有公文到达,立即出发走递,程限一般为每昼夜行400里。元代创立的“长引隔眼”(我国最早的排单)、“封缄规定”、“入递制度”等等,均为明、清两代继承。明代的急递铺创于洪武元年(1368年),基本沿袭元制,据估计,全国约设置急递铺14,000余所。清代的邮驿主要由驿、站、塘、台、所、铺六种组织形式构成,各有其职责范围。铺即递铺,也叫急递铺,是传送普通公文的组织。据《清光绪会典》载,全国18个省有递铺13,935处,铺兵44,643人。咸丰四年(1845年),清政府大规模裁减递铺经费,使递铺元气大伤。加上递铺传送公文,全靠人力行走,速度缓慢,难以保证时效等原因,终于衰落下去。1896年,大清邮政正式开办,递铺的作用日渐消失。
- 4 急放
- [surge] 绞盘上用来急速松缆的锥形部
- 5 急进
- 急进,读音jí jìn,汉语词语,指急于改革和进取。出自《后汉书·段熲传》。
- 6 急忙忙
- 急速匆忙貌。《水浒传》第一○三回:“﹝王庆﹞急忙忙的奔走,到红日东升,约行了六七十里。”《西游补》第六回:“那些侍女们含着泪珠,急忙忙跟了项王,走到阁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那老妈子连爬带跌的跑了出去,急忙忙登岸。”
- 7 急煎煎
- 急煎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jí jiān jiān,意思是焦急、烦躁。
- 8 急聒
- 吵嘴,争吵。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姐姐,我才和他急聒了几句,相公有些怪我,你拿这汤去。”
- 9 急脉缓灸
- 原指中医遇急促的脉象时治以缓和的灸法。比喻以和缓的方法对付急事。亦借喻在撰写诗文时,有意放松笔调,以造成顿挫之势。
- 10 急溜
- 急溜是汉语词语,解释之一为紧要,出自《西游记》第七五回。
- 11 急烦
- 急烦,拼音是jí fán,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急躁烦恼。
- 12 急电
- (2).需要加快传送的电报。
- 13 急吼吼
- 急吼吼,汉语词语,词义有两种,一是性急慌忙的样子,二是心急粗鲁的意思。
- 14 急带
- 紧束腰带。《南齐书·张融传》:“ 王敬则见张融革带垂宽,殆将至骼,谓之曰:‘革带太缓。’融曰:‘既非步吏,急带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