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戈读音
兵戈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兵器。
2.战争.
3.军队。
2.战争.
3.军队。
引证解释
⒈ 指兵器。
引唐李白《大猎赋》:“韜兵戈,火网罟。”
⒉ 指战争。
引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欲兴兵戈,以诛暴楚。”
《后汉书·独行传·谯玄》:“时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学业。”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復废法,何以讨贼耶?”
清周亮工《即席次韵赠信州周公鼎》诗:“兵戈十载后,穷巷远游人。”
⒊ 指军队。
引唐黄滔《景阳井赋》:“玉楼之丝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昼逼。”
宋岳飞《奉诏移伪齐檄》:“顺逆二途,蚤宜择处。兵戈既逼,虽悔何追。”
国语词典
兵器。泛指战争。
词语翻译
英语
法语
网络解释
兵戈
兵戈造句
- 兵戈声犹在,卢沟泪涟涟。塞上烽烟起,松江带血流,勿忘民族恨,常思家国仇,贼心仍未死,邪念几时休?生于和平世,时刻守家园。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
- 十四年前,赵国乘胡服骑射之威,北侵燕国,国力衰微的燕国做了三次顺应民意的抵抗后,不得不割让南部十六城与赵国,方才止住兵戈。
- 兵戈来了又走,而我的兵士永世厚道。
-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
- 凶兽怒号,战马嘶鸣,伴着一阵策马呼架声,甲胄撞击声,兵戈相交声,幽幽地平线上,一队整齐的队伍如同一阵黑色的飓风,澎湃的向着魔云火池卷集而来。
- 这个世界,武者通过修炼将天地灵气转化为自身元力,与天地合,强者可兵戈扰攘,横流沧海。
- 宏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一段繁华落尽的盛世余晖,一场兵戈扰攘的乱世风云,持续了两百多年的王朝争霸,终于走向了尾声。
- 兵戈着,你许会杀戮;远离着,你许会占有。
- 当是时也,苻坚正雄,投鞭断流,气吞万里;谢公迟暮,老当益壮,高山东卧,谈笑兵戈。
- 倘或机心一骋,恐兵戈扰攘,四方黎庶倒悬。
兵戈相关词语
- 1 兵销革偃
- 兵销革偃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īng xiāo gé yǎn,意思是兵销革偃是成语,主要指太平无战事。出自:《本命醮南斗词》。
- 2 兵器
- 兵器,是指军事斗争中包含有各种杀伤力、破坏力的器械装置。语出《周礼·地官·小司徒》:“及大比六乡四郊之吏,平教治,正政事,考夫屋,及其众寡、六畜、兵器,以待政令。”
- 3 兵火
- 语出《汉书·王莽传下》:“ 衍功侯喜素善卦, 莽使筮之,曰:‘忧兵火。’”
- 4 兵连祸接
- 兵连祸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īng lián huò jiē,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生灵涂炭。灾祸连续不断。出自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
- 5 兵无常形
- 兵无常形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īng wú cháng xíng,意思是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6 兵镇
-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兵镇所处,物力必全。”
- 7 兵备道
- 全称整饬兵备道,明朝时在边疆及各省要冲地区设置的整饬兵备的按察司分道。兵备道道官通常由按察司的副使或佥事充任,主要负责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等。清朝沿置,乾隆时定为正四品,多由守、巡二道兼任。兵备道集军事、监察大权于一体,成为明清时期一项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 8 兵部
- 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源于三国魏五兵制。两汉尚书职务本不涉军事。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骑、别、都)尚书,另有有关军事的驾部、车部、库部等曹。
- 9 兵多将广
- 10 兵要地志
- 兵要地志指从军事需要出发﹐对有关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地形﹑交通﹑气象﹑水文等现实和历史情况进行调查而编制的资料。
- 11 兵行诡道
- 兵行诡道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īng xíng guǐ dào,意思是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12 兵团
- 兵团是军和师的统称。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军为战役战术兵团,师为基本战术兵团。兵团还曾是军队的一级组织。抗日战争初期国民革命军曾编有兵团,是介于战区和集团军之间的指挥层次;解放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曾编有二十多个兵团,下辖若干个军(整编师),相当于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后期也曾编设兵团 ,一般相当于集团军,成立了17个兵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陆续取消兵团一级组织,由军区直辖军。
- 13 兵厮
- 兵厮:供役使的兵卒。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谢公 时,兵廝逋亡,多近窜 南塘 ,下诸舫中。”
- 14 兵谏
- 兵谏(拼音 bīng jiàn),指用武力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必从。语出《左传.庄公十九年》:"初,鬻拳强谏楚子,楚子弗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