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骇读音
惊骇的意思
词语解释:
惊骇
(1) 恐慌恐惧
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惊駴”。
⒉ 惊慌害怕。
引汉王逸《九思·怨上》:“鸟兽兮惊骇,相从兮宿栖。”
唐元稹《莺莺传》:“数夕, 张君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惊骇而起。”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女子摇手曰:‘吾居此久矣,君不见耳,今偶避不及,何惊骇乃尔!’”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定国(李定国 )坐山颠,闻信礮失序,惊駴。”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小船就在水面胡乱颠簸,一个无经验的孩子担心会掉到水中去,必惊骇得大哭不已。”
⒊ 使惊慌害怕。
引《诗·小雅·鸳鸯》“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汉郑玄笺:“鸳鸯休息於梁,明王之时,人不惊骇,歛其左翼,以右翼掩之,自若无恐惧。”
《史记·吴王濞列传》:“臣卬奉法不谨,惊骇百姓,乃苦将军远道至於穷国,敢请菹醢之罪。”
明乌斯道《月夜弹琴记》:“太上以其影留下界,恐人褻慢,将命六丁取之,未免随以风雷,惊骇先圣。”
国语词典
慌张害怕。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惊骇
惊骇 (汉语词语)
惊骇造句
- 当他一觉醒来,发觉四面八方都是山,内心惊骇不已。
- 一女生为了比别人先到,绕了个近道走,结果前面窨井盖没盖好,掉了下去!一会儿她撑着井沿往上爬,很是狼狈,一群初中小孩惊骇地从身边走。
- 有一种感觉叫绝望,有一种表情叫惊骇,有一种声音叫哭泣,有一种疼痛叫觉悟。
- 若亲临其境奇峰峭壁,险径危石,鬼斧神工必令游者不胜惊骇,叹为观址。
- 玄袍女子玄袍女子但觉自己方才送出的劲道好似江河汇入大海一般,转念之间便杳无踪迹,登时让她惊骇莫名。
-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 野猪不懂那是什么意思,可是面对这个脸上没有一丝惊骇神色的人类,还有他身上那股隐隐透出的未名力量,它用猪脑想了想,还是轧住了冲势。
- 到达之后,在藏宝海湾的银行和拍卖行屋顶寻找惊骇号船长狄米撒和她的伙伴们。
- 众人脸上露出惊骇之色,另一名战士伸出手,试图拉住他,却迅速被他带下了沼池。
- 我把它拿起来的时候,我惊骇不已,那东西有四块大石头那么重,我把它放下的时候因为撞击它叮当作响。
惊骇相关词语
- 1 惊鸿
- 曹植《洛神赋》等均有相关记载。
- 2 惊愕
- 也意为恐惧;害怕
- 3 惊诧
- 【语文同步】 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 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高中四册·课文·8
- 4 惊弓之鸟
- 惊弓之鸟,成语,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惊弓之鸟”出自于《战国策· 楚策四》,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胜,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启示了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俗话说的“未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就是这个道理,也是与做贼心虚恰恰相反的意思。
- 5 惊天动地
- 出自 唐·白居易《李白墓》。
- 6 惊悸
- 惊悸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ng jì,是指无故自惊而悸动不宁之证;因惊而悸之证;突然心跳欲厥之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均有相关记载。
- 7 惊叹
- 惊叹,指惊讶感叹。
- 8 惊惶失措
- 惊惶失措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īng huáng shī cuò,指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出自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晖业传》。
- 9 惊涛骇浪
- 惊涛骇浪,成语,拼音: jīng tāo hài làng 这个成语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出自唐《玉山常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现有同名电影,同名游戏,同名小说。
- 10 惊悉
- 惊悉是词语,拼音是jīng xī,释义为听到消息后大受震动。
- 11 惊涛
- 惊涛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 12 惊扰
- 释义:1、指惊动干扰。2.惊动扰乱。
- 13 惊心动魄
- 惊心动魄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īng xīn dòng pò,意思是使人震惊的意思。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
- 14 惊蛰
- 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