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读音
寓言的意思
词语解释:
寓言
1. 有所隐含的语言。
英
2.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引证解释
⒈ 有所寄托的话。
引《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陆德明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託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⒉ 指托辞以寓意。
引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元祐献诗十首,其词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
明王琼《双溪杂记》:“后世山林隐逸之士有所纪述,若无统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广见闻而资智识。”
⒊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希腊《伊索寓言》等。
国语词典
有所寄托比喻的话。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寓言 (文学作品体裁)
寓言 (汉语词语)
寓言造句
- 老师常常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说明一些深刻的道理。
- 寓言和童话大都采用拟人的手法。
- 我国古代流传下许多著名的寓言。
- 在这次班会中,丹丹借一则精彩的寓言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与长短,而在与内容。
- 这篇看似简单的寓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 我爱读寓言故事,因为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 妈妈给我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让我受到了教导。
- 读完这个寓言故事,我忍俊不禁。它太有意思了。
- 寓言是照明灯,有了它,可让前方黑暗变得光明,也能在寂寞的时候得到安慰。
寓言相关词语
- 1 寓庄于谐
- 谐:风趣;庄:严肃庄重。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说明事理,使人在轻松和愉悦中感其深刻的蕴含。
- 2 寓言文
- 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
- 3 寓言十九
-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成语,指有所寄托的话。
- 4 寓意深刻
- 不单单是你表面看到的那样,其实有更深层次的含义,需要慢慢品读。
- 5 寓教于乐
- 在娱乐中寄托教育的作用,使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 6 寓理帅气
- 寓:是包藏的意思。理:指道理。帅:是统帅,支配的意思。气:是气质,感情的意思。要以内心的理来支配思想感情。
- 7 寓外
- 本籍人士寓居外地。
- 8 渝言
- 犹食言,背弃前言。
- 9 怨言
- 怨言是汉语词汇,拼音yuàn yán,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六回。
- 10 愿言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郑玄 笺:“愿,念也。我念思伯,心不能已。” 晋 谢混 《游西池诗》:“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 宋 华岳 《早春即事》诗:“愿言相约花前醉,莫放春容过海棠。” 清 顾炎武 《江上》诗:“愿言随飞龙,一上 单于台 。”
- 11 韵言
- 亦作“韵言”。 有韵的文辞。 清 刘熙载 《艺概·诗概》:“以辩才三昩而为韵言,固宜其舌底澜翻如是。” 章炳麟 《文学说例》:“ 中山王 泣乐对,语皆耦立,复施韵言,酒次讌谈,亮非如是。”
- 12 杂言诗
- 杂言诗,中国诗歌体裁之一。于元曲出现后达到巅峰。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凡是以情致或气势胜的诗人,对于杂言诗都有极大的偏爱。
- 13 寓贬于褒
- 寓:寄托。指在表面褒颂的词句下寓含讥讽。
- 14 寓于
- 包含在(其中):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