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葫芦画瓢读音
比葫芦画瓢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比葫芦画瓢
(1) 比喻照样子模仿
英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比葫芦画瓢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依葫芦画瓢
比葫芦画瓢造句
- 对于素描丝毫没有功底的方俊来说,即使是比葫芦画瓢也不可能这么快,而且描的偏差率竟然那么的低。
- 自己只不过是先打个草稿,为了方便胡古月那小子比葫芦画瓢,省得不知道怎么做罢了。
- 我突然想起杨高曾经对我说的这句话,赶紧比葫芦画瓢说了出来。
- 看到这时,杨叶才反应过来,他就像生锈的机械,比葫芦画瓢的把手放在胸前你也好外星人。
- 当第二座聚元阵终于被狄林比葫芦画瓢地刻画完成时,明显不论气象、还是狄林的神情,都远不如单独的第一座聚元阵。
- 胡闹!他点了你连半柱香时间都不到就能自解,这算什么点穴?不过是比葫芦画瓢,碰巧蒙上了而已。
- 那是宋首领画好的图样,我只是比葫芦画瓢。
比葫芦画瓢相关词语
- 1 比迹
- 比迹(比迹) bǐ jì,ㄅㄧˇ ㄐㄧˋ,亦作“比迹”。 齐步;并驾。谓彼此相当。
- 2 比肩叠踵
- 比肩叠踵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 bǐ jiān dié zhǒng,意思是指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
- 3 比肩随踵
- 比肩随踵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ǐ jiān suí zhǒng,犹比肩继踵。形容接连不断。
- 4 比肩民
- 古代传说中半身之人,二体相合、相助而生。《尔雅·释地》:“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 郭璞 注:“此即半体之人,各有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脚,亦犹鱼鸟之相合,更望备惊急。”
- 5 比肩褂
- “比肩褂”是有表有里的皮衣,比清代的马褂略长,类似现在的半袖衫、七分袖。《红楼梦》第八回:“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半新不旧,看不自觉奢华。”
- 6 比热
- 比热bǐ rè1. 升高物体温度1度所需要的热量与升高相等质量的水温度1度所需要的热量之比。 英 specific heat;2. 1克物质升高温度1°C所需要的以卡为单位的热量。
- 7 比闾
- 比闾是木名,即棕榈,出自《逸周书·王会》:“ 白州 比闾,比闾者华若羽。伐其本为车,终行不败。”
- 8 比物丑类
- 比物丑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ǐ wù chǒu lèi,意思是指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比和丑是同义词。
- 9 比翼齐飞
- 比翼齐飞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ǐ yì qí fēi,指两人在事业上并肩前进,而不再强调夫妻之间,在同学同事之间使用皆可。
- 10 比类从事
- 比类从事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ǐ lèi cóng shì,意思是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11 比较文学
- 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1816)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 ,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维尔曼 (1790~1870)。他于1827年在巴黎大学开设了“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的讲座,并于两年后将讲稿整理,以《18世纪法国文学综览》的书名出版。在讲课和著述中,维尔曼多次使用“比较文学”、“比较历史”等词语,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比较文学提供了范例。1838年,他在出版其讲稿的第三卷序言中正式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专门术语,后人因此尊他为“比较文学之父”。
- 12 比肩叠迹
- 比肩叠迹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ǐ jiān dié jì,意思指肩膀相靠,足迹相叠。形容人多。
- 13 比甲
- 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两侧开叉及至膝下的马甲,其样式通常较后来的马甲要长,一般长至臀部或至膝部,有些更长,离地不到一尺。这种衣服最初是宋朝的一种汉服款式,无袖长罩衫,又叫做“背心”。后来传入蒙古。据《元史》载:“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去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
- 14 比尚
- 比尚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ǐ shàng,意思是比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