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喻读音
引喻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喻
(1) 尤指文学作品中的暗示或附带提及
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引諭”。称引比喻。
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諫之路也。”
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引諭山河,指诚日月。”
宋陈騤《文则》:“九曰引喻:援取前言,以证其事。 左氏传曰:‘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礼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此类是也。”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四年》:“言者论其引喻失当,特责之。”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引喻
引喻造句
-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以下手法的运用:场景之间的突然切换,意识流,从古典和中世纪神话中借用的故事题材,大量的引喻和奇妙的象征意象。
- 现代报刊英语引喻主要指出自近代生活各个领域的词语典故。
- 备当开张圣听,以光恩师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汝诚宜开张冲听,以光吾之德行,恢弘星哲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空君子之逑也。
- 诚宜开张圣德,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他尤其欣赏诗中许多引喻的翻译,并赞扬译者非常胜任地完成一项艰难任务。
- 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 这里是引喻他为飞行先驱的意思,在这里也并不重要。
- 他提出,“没人能假装”拉丁美洲人“不能说出我们想要的是什麽”,引喻在去年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的“闭嘴”风波。
引喻相关词语
- 1 引伸
- 但现代规范汉语一般已不用“引伸”,而用“引申”。
- 2 引起
- 引起好感
- 3 引退
- 释义:1. 退兵。2. 辞官,辞职。3. 犹退避。
- 4 引入
- 引入是汉语词汇,拼音yǐn rù,出自《东周列国志》。
- 5 引觞
- 引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ǐn shāng ,是指持杯。
- 6 引渡
- 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引渡制度是一项国际司法协助的重要制度,也是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在国际法上,国家没有必须引渡的义务, 引渡的法律依据应为含引渡条款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以及相关国内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的颁布施行,为中国国内有关机关处理中外之间的引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 7 引经
- 引经,读音yǐn jīng,汉语词汇,释义援引经文、经义
- 8 引號
- 然而,自2010年代,中式引号『』和「」在中国大陆也被广泛使用,并且经常出现在广告、海报、电视频道字幕等场合。
- 9 引狼入室
- 引狼入室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ǐn láng rù shì,意为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自己把坏人或敌人招引进来,结果给自己带来了不可想象的麻烦。
- 10 引喻失义
- 引喻失义,汉语词语,指比喻不恰当。出自三国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11 引颈
- 出处唐 杜甫 《舟前小鹅儿》诗。
- 12 引而不发
- 引而不发是一个成语,拼音是yǐn ér bù fā,意思是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又比喻善于控制自己。
- 13 引决
- 释义:1、自杀。2、裁决。
- 14 引火点
- 可燃性物体开始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称着火点﹑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