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读音
题名的意思
词语解释:
题名
(1) 题目名称,写作、印刷品、讲述或影印作品名称
英
(2) 写上姓名作为标记
例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古人为纪念科场登录、旅游行程等,在石碑或壁柱上题记姓名。
引唐张籍《送远曲》:“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
前蜀马鉴《续事始》:“慈恩寺题名:开游而题其同年姓名於塔下,后为故事。”
明刘基《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题名所以识岁月之久近,行役之劳勤,而寓感思於其中焉。”
郭沫若《游西安》:“大雁塔下多题名碑记。古时候有所谓‘ 雁塔题名’,凡新登科的人要在大雁塔下集体树立题名碑。”
⒉ 指为留纪念所题记的姓名。
引清叶廷琯《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虎邱旧多宋人题名,歷久渐就湮没。”
⒊ 借指科场登录。
引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但愿题名玉署,通籍金闺。”
⒋ 指门额。
引清纳兰性德《浣纱溪》词:“败叶填溪水已氷,夕阳犹照短长亭,何年废寺失题名。”
⒌ 犹命题;命名。
引章炳麟《辨诗》:“后世既以题名为异,《九歌》独在《屈赋》,为之陪属,此又以大为小也。”
沉钧儒《洪深<申屠氏>序言》:“欧阳予倩君采其事实,演为新剧,既博观者赏赞;同时洪深君复编作电影剧本,仍题名《申屠氏》。”
⒍ 题目名称。
引章炳麟《论式》:“《别录》署《礼记》亦有《通论》,不专以题名为质。”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拿着新杂志,看看封面,看看题名,全无心管它的内容。”
国语词典
题记姓名。
如:「题名留念」。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题名
题名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落款
题名造句
- 他站在讲台上,对刚才打人骂人的同学题名道姓地进行了逐个批评。
- 亲友们纷纷为小红的金榜题名表示祝贺。
-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 在古代,金榜题名是人生盛事之一。
- 听到小明金榜题名的消息,全家上下莫不欢天喜地。
- 一次考试名落孙山有什麼关系?我要急起直追,下次非金榜题名不可。
-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 即使名落孙山,也不要轻易言败,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金榜题名!
- 小朱今年中考金榜题名,乐得一家人欢天喜地。
- 放榜时苏轼早已知道自己金榜题名了。
题名相关词语
- 1 题海战术
- 在狭义上,这一词汇表示的意思是为达成某一任务(多指考试或检测),进行大量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做相关习题。并不考虑其质量与效率。在广义上,这一词汇也可引申为依靠数量取得胜利,而非质量,与“人海战术”相似。现已引申出网络名词“刷题”。
- 2 忝窃虚名
- 忝:谦词,愧;窃:窃据。空有虚名。
- 3 贴题
- 贴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iē tí ,是指切合题目,内容不离题。
- 4 偷换论题
- 偷换论题是转移论题的错误宣传、论证方式。偷换论题表现为前后论述的问题不一样,改变了宣传者所要叙述或批驳的命题,使应该证明的论题得不到证明,而所做的宣传成了文不对题的废话。在偷换论题的错误中,人们把原有的论题换成另一个完全不相干的论题比较少见,常见的是换成另一个近似的论题,表现为“证明过多”或“证明过少”的错误。在批判性质的宣传中,宣传者容易擅自改变他人的论题,有意无意地去反驳一个同被反驳的论题不相关、或虽相关但并不相同的论题,这也是一种偷换论题的错误。为了避免发生这种错误,宣传者必须对自己的批判对象了解清楚,认真把握批判论题的原意,不能主观武断地确定论题的原意,任意进行批驳。
- 5 投名
- 投名,汉语词汇,释义为投递名帖。
- 6 徒有其名
- 徒有其名,读tú yǒu qí míng,汉语成语,解释为有名无实。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 7 徒拥虚名
- 徒拥虚名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ú yōng xū míng,意思是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同“徒有虚名”。出自:《北齐书·李元忠传》。
- 8 徒负虚名
-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同“徒有虚名”。
- 9 讬名
- (4).假借名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泰伯传》:“二人托名采药於 衡山 ,遂之 荆蛮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 曰:‘不然。 操 虽托名 汉 相,其实 汉 贼也。’”《佛说恒水经》:“四辈人托名为弟子,不能奉持明戒,不欲学问,心意犹豫,恐不得道故,是为前却弟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佞幸·诈称佞幸》:“佞幸用事,奸人辈因而矫诏托名,无忌惮至此,今古盖一辙云。”
- 10 托名
- 见《汉书·韦玄成传》:“微哉,子之所托名也。”
- 11 完名全节
- 完名全节,指名节得以保全,出自《初刻拍案惊奇》
- 12 完名
- 完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wán míng,是指完美的名节。
- 13 题词
- 题词,也称题辞,是礼仪类应用文体之一,是为给人、物或事留作纪念而题写的文字。
- 14 题目
- 题目,指文章或诗篇的标名;考试时要求应试人作答的问题;比喻为把柄。见汉 王充《论衡·正说》:“《尚书》《春秋》事较易,略正题目麤粗之说,以照篇中微妙之文。”